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央行关注流动性过剩及全球经济失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2日 11:13 扬子晚报

  当人们纷纷预测央行加息之后的货币政策取向时,5月31日,央行公布了《2006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央行指出,当前应高度关注流动性过多以及全球经济失衡可能引发的风险。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今年央行对流动性过剩问题的第一次回应。早在两个多月前,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就曾公开表示,货币金融政策应更加关注市场流动性过多的状况和疏
通资金流通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优化资金配置,并指出“适度调控市场流动性,是人民银行今年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之一”。

  针对外汇占款的过快增长,为调整货币供应量的适度增长,

人民银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等多种手段吸纳银行体系过多的流动性。据统计,2005年全年人民银行共发行央行票据2.8万亿元,年末余额2.1万亿元;2006年一季度,人民银行又发行央行票据1.3万亿元,3月末余额达到2.8万亿元,通过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基础货币4250亿元。

  然而,从市场的反应来看,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并未在短期内出现逆转。据央行4月14日发布的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显示,贷款强劲反弹,今年前3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6万亿元,占到全年2.5万亿元贷款增长目标的50.4%。对此,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结论是:货币信贷总量增长明显快于预期目标。

  有学者指出,在全球经济失衡的背景下,期望流动性过剩局面的迅速逆转并不现实。流动性过剩并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当前美国庞大的经常账户赤字和迅速增长的债务使得外国投资者的信心逐步降低,引发全球资金逐步从美元资产转移到未来投资回报率更高、

汇率风险更小的日本、亚洲以及其他新兴地区的资产,这种全球资金流向趋势导致的周边市场流动性充裕局面,将很难在短期内出现逆转。

  与此同时,社会各界也表达了对于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担忧:“流动性过剩将加剧宏观经济结构失衡”、“货币过松的最大隐患是通货膨胀”、“宽货币将导致宽信贷,直接后果是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可能性增大”……

  4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8日起将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小幅上调贷款利率的政策已经传递出明确信号,即央行对流动性过剩问题作出了反应”,这是央行有关负责人对此作出的解释。

  业内人士认为,这也许仅仅是一个开始。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分析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取向与趋势时指出:“针对当前银行体系累积流动性较多的情况,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加强公开市场操作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增强公开市场引导信贷和利率的调控能力,有效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促进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发挥对市场预期的引导作用。”

  由此可见,明确抑制过剩流动性的货币政策基调已经确定,下一步央行是否将出台相应的后续政策,仍然是个悬念。但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唐旭在央行宣布加息后曾表示:“我国流动性过剩局面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近期以来,资金宽松现象已有一定程度缓解,如快速上涨的A股市场以及即将启动的IPO,都可以有效地吸收国内的过剩流动性资金。”

  当然,市场不可能停止对央行货币政策出台的猜测。“看中央银行的货币资金的松和紧,应该主要看其货币供应目标:M2是16%,还有年初制定的贷款投放总量目标,如果这种预测目标没有发生改变,就不应该理解为央行的货币政策取向有改变。”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的这番话也许能够帮助我们更为客观理性地评价和预测央行的货币政策。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