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保护区丰富资源应否继续沉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 03:03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张可佳

  同在岷山两种生境

  5月20日上午,李大碧和谭美正忙着赶在大雨到来之前移栽青蒿苗。她俩都是四川省平武县阔达乡阔丰村的农妇。她们的家乡因为有着很多野生大熊猫而闻名世界。

  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金福元药材种植公司的帮助下,阔丰村的村民头一回把这种当地的野生药材种到农田里。她俩对种青蒿满怀期望,因为1亩青蒿至少比种麦子能多收两三百元。

  “现在养猪越来越亏本,1头猪要赔50元。这些青蒿要是真能卖出好价钱,孩子上学就不发愁了。”李大碧说。

  和这两个对生活满怀希望的农妇的境遇相反,此前两天,记者在临近的王朗保护区见到9名因贫困所迫冒险违法进入保护区偷挖虫草的农民。他们的家乡同样因拥有很多大熊猫而闻名。

  记者看到,他们个个衣衫褴褛,面容憔悴。这些从黄龙乡建新村翻雪山过来的农民,被王朗保护区森林公安巡警围抄,垂头丧气交出了刚刚挖到的虫草。

  其中一个年纪较大的农民大着胆子说:“要不是为了给孩子凑够上学的钱(书本费和食宿费),也不敢干这违法的事啊!”

  这个不愿说出姓名的农民告诉记者,“今年虽说是免了学费,但是两个孩子一年还得交700多元给学校。”他的孩子一个上6年级、一个上3年级。他夫妇俩已经趴在山坡上找了十几天,一天最多能挖到十几根。

  据同行的森林公安巡警讲,虫草是名贵的滋补药材,过去几分钱一根,没什么人挖;现在稀缺了,涨到20多元一根。所以每到5月挖虫草的季节,岷山这边许多大熊猫保护区都会有农民违法进来挖虫草,有的还下套子盗猎野生动物。因为怕被查着,这些农民就随挖随卖。虫草贩子收一根给5元,卖出去就变成10多元,甚至更多。

  调整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四川省北部和甘肃省南部的岷山地区是现存大熊猫数量最多(700多只)的山系。同时也是460万人聚居的地方。

  当岷山地区的居民还在使用石器的时代,大熊猫已形成了庞大的种群。可是到上世纪后期,人类不断挤占大熊猫生存的山林,它们瞬间变成濒危动物,引得全世界都来关注。

  于是专为大熊猫“圈定”的栖息地逐年扩大,并实行严格封闭性保护,这使得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被大大“挤压”,发展受到种种限制,当地农民的年均收入普遍在1800元上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WWF和四川社会科学院新近的调查,地方政府为弥补禁伐而减少的财政收入,转而大兴采矿、水电及旅游开发等经济活动,被破坏范围越来越广。特别是大型水坝,完全阻断了河流的自然生态进程,上游河滨栖息地遭淹没,下游水流量减少,因电站建设先行修筑的众多公路使森林更加破碎,而因建坝不断使移民搬迁到自然资源丰富地区,造成新的破坏,甚至影响到当地的小气候。

  从平武县城去王朗保护区的路上,小河沟保护区负责社区项目的小庞指着公路下一大片被沙石堆满的河滩说,“这就是有名的淘金村,这儿的村委会主任有一辆豪华沃尔沃轿车和一辆林肯越野车。”小河沟保护区主任薛才喜补充说,这些年经济发展机遇的不平等,使当地人的生活水平拉大了距离,贫富差距相当大。

  “因此,我们必须调整在岷山地区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的策略。”世界自然基金会成都办公室主任凌林说,该组织和林业部门清楚地意识到,保护区的工作重点要从区内转到区外——要把周边经济发展起来,把人“稳住”。

  据悉,自2000年以来,WWF拿出数百万元资金在平武、九寨、松潘等县建立保护区之间的大熊猫走廊带,在社区推广替代生计,减少非法活动和不可持续的行为,以期减少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干扰。

  “老百姓找到可靠的替代生计,生活安逸、生活质量提高了,大熊猫的日子才能好过。”凌林说。WWF资助的能源替代项目在白河、宝顶沟、白水江、东阳沟、毛寨、王朗、勿角等许多保护区以及老河沟、龙门山林场周边社区为1019个农户修建了沼气池,为432户修建了节柴灶,为25户改造了电炒茶机,还进行了太阳能热水器和火炕的试点。特别是在勿角保护区周边社区还引进了辽宁的燃池(家中地下砌的阴燃池,加一次枯枝落叶或秸秆可烧3个月),一个冬季每户至少能省下5吨薪柴(相当于9立方米木材)。

  当地许多农户开始养蜂,种植天麻、青蒿等药材或种野菜,有些农民选择了引种新品种的批把、樱桃、茶树,花椒和核桃。

  说起这些“替代生计”项目的推广,小河沟保护区社区项目主管小庞说,“现在看起来多好的事,当初说服农民可是非常之难。”他说,光是为了推介青蒿种植技术,他就在阔丰村整整住了3个月。他把金福元中药材种植公司的药材专家、收购人员找来和每户农民签了合同,“先行赔付”——每种1亩青蒿,公司先付100元,第一年送80元化肥,并承诺保底500元(收获时超过部分另付钱)。

  保护区丰富资源应否沉睡

  此次采访,记者随森林公安人员一道进入保护区核心区追剿盗猎盗采分子。密林中,数不清的野樱桃、野草莓、山梨、桑葚、野猕猴桃,以及带有蒜香味儿的芦儿韭(野菜)。有人提问,这么多好东西难道统统不能利用?

  不久前,记者从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参与《中国自然保护地法》起草的专家处曾获悉,正在拟定的法律(草案)已在考虑对自然保护地中的资源可持续利用作出相关规定,决定修改目前“一律禁止”的规定,对不同保护目标的保护地进行分类,并在管理上给予区分。

  据参与该法律(草案)研究的解焱博士介绍,新的立法有几个突破,一是扩大了被保护的范围,从自然保护区扩大到风景名胜区等其他类型的被保护地区,统称为“自然保护地”。二是对自然保护地进行分类管理,分为严格的保护区和可进行可持续利用的区域,并提供了多样灵活的保护管理方式。

  解焱解释说,我国的自然保护地范围达到18%左右,比国际平均水平10%还要高,但仍有大量物种和地区没有得到适当保护。比如要保护东北虎在中国有一个可持续的种群(至少20头),需要至少8000平方公里的地区。这样大的一个范围,如果仅仅以自然保护区的形式,禁止一切活动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分类体制的建立,将给东北虎的保护提供灵活的方式。在老虎分布区的很多区域将不用排斥所有的资源利用活动,只要能够禁止对老虎生存不利的活动,不偷猎老虎的食物和捕杀老虎,规范当地人民的生活生产方式,部分山林中的自然资源还是可以利用的。

  王朗保护区的黄俊忠说,“现在我们的保护区远远没有利用好这里的资源,一是因为法律不允许,二是管理水平上不去。据我们的调查,王朗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植物400多种,占总数的65%。其中像川贝母、天麻、虫草、大黄、细辛等中草药166种,可食用的野菜33种,还有许多很好吃的野果和竹笋。”黄俊忠给记者展示了电脑中大量保护区本底调查数据和图示,“说起来,这些静静地沉睡在山林里的资源都是可以持续利用的。关键是看怎样管理、怎样利用。”

  他说,王朗是全国最早建立的4个大熊猫保护区之一。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法律法规不允许任何人“动”保护区里任何一种动物和植物。但是因监管、巡护经费和人力缺乏,进入保护区的零星的盗猎盗采活动一直没能禁绝。

  据了解,王朗旁边的唐家河保护区已对扭角羚开禁,有关部门批准该保护区每年猎杀一定数量的扭角羚作为资源的利用。但中科院动物所的专家指出,当地扭角羚过多与缺乏虎豹等大型捕食动物有关。现在自然种群不能实现物种间的平衡了,才进行人为干预(少量猎杀)。

  WWF物种项目专家范隆庆向记者表示,要想让岷山地区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物种数量保持稳定,大熊猫等重要物种种群数量增加,生态系统健康和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并使当地人民的生活达到全国中等水平,就不能回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当然怎样开这个口子,要很谨慎,也很困难。科学上有许多需要准备的工作,一定在准备充分后再放开。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