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巨头怎能与“小店”同出一辙?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31日 01:14 北京现代商报

  《罗生门》或许可以告诉你,一个故事能够有无数种不同的叙述方式,但不同的叙述方式最终通向同一个结局。

  继前天家乐福方圆店被投诉咸鱼干玻璃器皿里有上百活蛆,昨天家乐福双井店又被曝出卖“2007.03.17”生产的面包。全球零售巨头家乐福在华的行为令人震惊。

  让我们再倒叙一组家乐福的“故事”:2006年5月11日,上海家乐福曲阳店分3次购进超过保质期限的美国进口猪颈骨肉,共计3781.66公斤;2006年4月20日,上海家乐福超市销售的廉价女包和“LV”女包极其相似,路易威登马利蒂(法国)公司索赔50万元。法院判决联家超市有限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原告30万元人民币;2006年1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瓶装饮用水产品质量抽查结果,家乐福自有品牌因菌落总数不合格上了黑榜;2005年9月16日,北京市工商局通报家乐福马连道店发现了不合格家电……

  如果不是按时间顺序罗列出来,谁都难以相信,家乐福的“事故”竟接连不断。1996年,家乐福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不过10年时间,这个国际零售巨头就稳稳地“拿”住了中国市场,去年销售规模达到了174亿,是外资在华零售老大。也就是不过10年的时间,其便把所谓的中国民间商道的种种情况摸个透彻,然后便频频玩儿起了“店大欺客”的把戏。

  但商道终究不是“黑道”。几乎所有的媒体都注意到,每每家乐福商品出事时,其官方往往都选择了先否认后承认,或是把出事责任推脱到厂家身上。草草了事的侥幸心理不难看出。其实,此前的雀巢奶粉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跨国公司——雀巢面对一个小小的“问题奶粉”,态度却异常怪异。百般狡辩其产品“非常安全”,拒绝透露相关信息,并拒绝召回“问题奶粉”。直到后来迫于压力才出来道歉。如此种种,家乐福的态度虽不比其恶劣,性质却如此相似。

  回归到《罗生门》的老套故事上来。家乐福、雀巢等等此类高大雄伟的“大店们”一连串的事故频出,态度若一贯冷漠,结局最终也只能有一个,多大的把戏也难逃信任危机。中国的消费者不明白,面对责任时,为何“大店”突然变成了“小店”,形象如此不堪一击。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