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书有钱也买不到”
中国最后一座省级图书馆———海南省投巨资兴建的海南省图书馆,从开始筹备到今日的有待开馆,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海南民间有丰富的私人和单位藏书,海南又有着捐书赠书的良好传统。目前海南省图书馆尚未开馆便已收到捐赠书籍15万册。
一座公共图书馆就是一所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大学堂,它可以给许多人带来获取学识接受教育的机会。图书馆的发达程度、普及程度和服务水准,是一个地区的文明标志,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多年来没有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海南省,新图书馆的建设及开馆自然成为海南人望眼欲穿的一件大事,各界对其所怀的期待就显得非同一般。从省领导到普通百姓,从岛内各界关心推动到岛外兄弟省份和热心人士的支持,海南省图书馆均受到空前热情的关注,成为近年来海南省备受瞩目的一个文化事件。
热心捐赠鼓舞人心
新建成的海南省图书馆位于海口市国兴大道上,它的外观看起来颇像一座园林酒店。虽然草皮树木还没有完全种好,偌大的图书馆还空空荡荡,但两万多平方米的空间和现代化的布局还是让人感到它的大气。5月16日,《海南日报》记者在这里采访了图书馆的负责人邓景华先生。他介绍说,省图书馆可藏纸质图书100万册以上,设有各种阅览室10多个、阅览席位1000多个,同时又有大量数字文献和先进的网络系统以及现代化的服务设备提供高科技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将改善海南省社会发展和科研、生产获得知识和信息的环境。“因为是中国最后一座省级图书馆,它的面积并不算大,但设计是超前的,可以跟国内一些优秀的图书馆相媲美。”邓景华显得很欣慰地说。
上海市政府赠书10万册
邓景华介绍说,省图书馆目前已到位图书15万多册,各界的捐书一直不断,4月24日“世界读书日”,省图收到省新华书店等单位捐赠的2.3万册图书,此前上海市政府还赠图书达10万册。目前图书缺口仍很大,但到开馆日将有30万册书与读者见面。
几天前,烈日炎炎,太阳烤晒得人睁不开眼睛。有几位老者乐呵呵地将自己的藏书扛到“省图”,有位名叫李求真的老先生很爽朗地说:“海南省图书馆要开放了,这很不容易。我将家里的一些藏书捐出来,与大家共享,这也是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吧。”李先生说,学工科出身的他已在海南工作48年,他捐赠的大部分是古典文艺书籍,有些版本现在已难看到了。“现在有的书就是有钱也买不到了。”
海南作家陆胜平也将自己多年藏书送到“省图”。
保护好捐赠者的积极性
在海南,有意向“省图”捐书的人士真还不少,将手头有价值的书进入图书馆的流通领域,发挥文献资源、有效图书的利用价值,是每个现代文明人应具有的胸怀。有一些捐赠的图书资料该馆已有馆藏又颇具参考价值的,将转赠省内各市、县公共图书馆,这也是省图书馆要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我们要保护好捐赠者的积极性,所有捐赠都可接受。有的捐赠者并不知道哪些图书具有收藏价值,只有专业人员才能辨析。有些图书我们可以转赠给下面市县及社区,充实它们的书库,发挥应有的作用。”负责图书捐赠的孙旭钟先生说。
省图设奖鼓励善举
据悉,为了鼓励捐赠的善举,省图还特别设立了捐赠奖励:接受捐赠图书资料后,均发给“入藏证书”致谢,作为捐赠文献被省图书馆入藏的凭证;作者可在所捐赠其原作之一册(套)扉页标注捐赠者全称及寄语,该馆将作为签名本专藏;捐赠图书资料被确定为馆藏后,单次捐赠总定价1000元以上的,由该馆专致感谢函一封,颁发荣誉读者证一个;捐赠中外珍稀古籍、舆图、金石拓片、名家批校本、名家代表作手稿、历史文献等具有较高保存和研究价值的文献,该馆除颁发荣誉读者证外,还将捐赠人和事载入馆志,永远铭记。此外,选择后未被本馆入藏、而捐赠者又不愿领回的捐赠图书及文献,该馆也将向捐赠者致“感谢函”,作为海南省图书馆收到捐赠的凭证。而捐赠珍贵的古籍善本或重要纪念出版物,该馆将设专柜陈列,以示褒扬。(蔡葩)
(Robby/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