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油价账的另一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9日 08:02 经济参考报

  5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高了国内成品油价格。针对不到两个月后的再次上调,很多新闻媒体在25日都播发了新华社的通稿,由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对消费者解疑释惑。

  说实话,国际油价上涨,国内相应对油价进行调整,应该理解为正常的市场行为。并且,作为发展改革委来说,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空,也是其权利所在。但是,笔者看过新
闻之后觉得,在计算油价时,切莫忘了消费者的实际收入。

  请看,针对记者提出的“国内消费者承担的费用远高于国外”的问题,发改委如此算账:目前英国

汽油零售价折合人民币为每升12.8元;法国汽油零售价折合人民币为每升12元,均比我国汽油平均零售价高两倍左右。美国各种税收在零售价格中所占比重为20%左右,普通
汽油价格
为每升6.11元,比国内汽油平均价格高35%左右。由此算来,发改委得出的结论是,即使考虑
养路费
负担因素,国内消费者负担也低于欧美国家。

  但另一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去年我国城市人均收入是10493元。而据2005年英国《经济学人》数据显示,英国人均收入是38860美元,折合人民币310000多元,是中国的近30倍。法国的人均收入和英国差不多,而这两个国家的汽油零售价仅是中国的两倍左右。更不用说美国,2003年美国的人均收入是37610美元,也是中国的27倍左右,而汽油零售价仅比中国高35%左右。换言之,如果考虑人均收入的因素,中国消费者对油价上涨的承受能力要低得多。

  中国有中国的国情,汽油价格上调自有上调的道理。但如果能够把收入的因素考虑到,说服力可能会更强些。

  程桂香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