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评论:别忘了还有人事争议仲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7日 07:42 经济参考报

  当人们因辞职、工资、福利等问题与单位发生纠纷争议时,往往会求助信访、司法等程序,或因怕麻烦而放弃自己的合法权益,却很少有人想到求助人事争议仲裁,结果耗费了时间,增大了成本,造成了损失。人事争议仲裁,离人们究竟有多远?

  化解社会矛盾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贵州省人事厅副厅长侯丽江说,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监督依法行政、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为原则,不仅有效地化解了社会矛盾,而且减少了当事人的司法成本,让受益者受益终身。

  据悉,一个案件的受理费仅20元至50元,但有的当事人兑现政策时得到的却是上万元或几万元,有的受益终身,社会效益难以计算。

  贵州某中等教育学校一职工告诉记者,如果没有仲裁庭公正的裁决,他可能会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来,也许今天坐在牢里。

  据贵州省人事厅人事争议仲裁处处长杨世富介绍,这位当事人因涉嫌贪污、挪用公款,该单位对其作出了留党察看一年和行政撤职处分,并对其立案期间的工资、奖金等进行扣减和停发。

  杨世富说,经仲裁委调查裁决,该单位对当事人的处理有些地方不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给当事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五六万元。结果,改为免予党纪处分,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并补调和返还该单位对其立案调查期间的工资和奖金。

  这位当事人说,组织上取消了政治上的处分,对他来说是最大的安慰,自己毕竟是一个有着35年党龄的老党员。尽管问题拖了七年才解决,但通过仲裁委的公正裁决,使他对党和政府的信念更加坚定。

  人事争议仲裁的受理范围

  据介绍,人事争议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工资、福利及履行聘用合同等所发生的争议;单位与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之间因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可以仲裁的人才流动争议和其他人事争议。

  去年,仅贵州省人事争议仲裁委办公室就接待来访300余人次,接受仲裁申请33件,立案处理7件,结案率达到100%,裁决的案件迄今没有一起翻案。

  据杨世富介绍,仲裁委受理的依据是国家人事部出台的《人事争议处理暂行规定》及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出台的法律、法规,如《贵州省人事争议仲裁办法》(贵州省人民政府令第72号)。受理范围:省属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事争议;中央驻黔单位的人事争议;跨省和省内跨地、州、市的人事争议。

  填补法律与行政间的空白

  侯丽江说,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特别是事业单位实行合同与契约管理后,因人事争议引起的问题越来越多。靠政府力不能及,靠法律又力不能到,人事争议仲裁这个中间环节正好填补了法律与行政间的空白。因此,保护合法者权益、监督依法行政,人事争议仲裁已成为客观需要。

  为维护仲裁的公正性,避免行政干预,贵州省建立了仲裁员库,仲裁员分别从高校、司法和政府相关部门聘请,三年为一个聘期,对仲裁员采取一案一庭的办法。目前,全省已聘请兼职仲裁员1223名,其中省仲裁委45名。同时,为体现仲裁的法律权威性,贵州省政府还投入资金修建了仲裁庭。

  仲裁员、贵州大学法律教授刘淑芬认为,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的建立势在必行,它为单位或个人找到了寻求救助的途径,一旦生存需求得不到保障,必将导致对生命、财产的危害。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仲裁业务只有从行政事务中分离出来,才能保证其执法的公正性与严肃性。

  人事争议仲裁需要未雨绸缪

  侯丽江认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社会的不平衡越明显。目前受理的人事纠纷案件中,98%以上为个人告单位,且多为个人胜诉。面对全省110万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如何维护好社会稳定,防患于未然,人事争议仲裁工作更需要未雨绸缪。

  贵州省某局就被本单位职工告上了仲裁庭,并败诉。该局人事教育处负责人认为,坐上被告席的经历,对本人乃至单位都值得反思。

  这位负责人说,面对法制意识不断增强的群众,人事仲裁工作是一项事关社会稳定和人事制度改革的大事,依法行政已是对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考验,特别是从事人事工作的领导和干部,从言行、文书到行政服务等方面,都要做到严谨和规范。

  为加强仲裁制度建设,规范人事争议仲裁工作行为,贵州省人事厅先后颁发了《贵州省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工作规则(试行)》、《贵州省人事争议仲裁员管理办法(试行)》、《贵州省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试行)》、《人事争议仲裁庭纪律(试行)》等配套的规章和制度,还编制了《人事争议仲裁工作规则》和《人事争议仲裁流程图》。

  据了解,由于对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宣传不够,一些人在寻求救助时走了许多弯路,如经过行政、行政复议、信访、诉讼等渠道得不到救助再寻求仲裁时,往往已超过仲裁时效,致使其受到侵害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保护。2005年,贵州省仲裁办共接收人事争议仲裁申请33件,其中因超过时效不予受理的有20件,占60%。


 本报记者 刘义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