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天下主义”:解决当前国际核问题的目标还是手段?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 08:56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崔克亮

  朝鲜核问题迄今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伊朗核问题正在逐步升级,全世界都为此绷紧了神经。冷战虽已结束多年,但是世界核武库中依然存在着可以把人类毁灭无数次的近3万枚核弹头。核武器的恐怖阴云依然密布在地球的上空。

  2006年5月16日,《新青年·权衡》杂志举办“天下无核——中国知识分子的国际视野”论坛,探讨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的“天下主义”治理核问题的理念和操作方案。

  盛洪(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教授、《新青年·权衡》主编):“天下主义”是可操作的

  实力原则能不能被改变?实际上,实力原则和利益原则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有利益就要对抗,统治成本很高。只依靠强力,不依靠道德,只以力服人,不以德服人,统治成本会非常高的。所以,所谓的达尔文主义,所谓的实力原则,恰恰也是不可操作的。这正是现在世界解决不了核问题的一个原因。

  与此相反,我看到了道德的力量,看到了文化的力量,这种道德力量和文化力量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就是儒家精髓,也就是春秋公羊学的精髓。道德其实是可操作的。为什么?假如你有道德,假如你是与人为善的,假如你是以仁慈之心对待其他民族的,你会征服人心,你会以德服人。假如你再有点统治野心的话,你的统治成本会更低。

  为什么说在国际社会中讲道德是可操作的、是现实的呢?因为,现代社会是西方逻辑主导的国际秩序,它是不可能实现我们理想中的国际社会秩序的,是没有前途的。我们的理想在中国传统中是接近现实的东西,这就是儒家传统强调的仁政。儒家这套体系,我认为是现实的理想主义,不是虚幻的理想主义。当然,我提的建议也不单是一个道德约束的问题,其实这里包含了一些制度上的安排。

  “天下主义”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过去在强调道德原则的时候,很抽象,但是,道德原则又必须体现在某些实践中。我们中国就有这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就是,某些实体,其视野接近天下的视野,其眼光接近天下的眼光,它就有可能是道德原则实际可依赖的力量。这就是所谓的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如果这种情况出现,而不是简单地寄托于某个人的良心发现,我们就可以依赖体现这个道德原则的“天下主义”来推动这个世界。

  我确实对中国寄予很大的希望,因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它即便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也应该有全人类的思想,因为,世界的命运就是中国的命运。如果是一个很小的国家,可能无所谓,哪怕洪水滔天,只要这个国家获益就行。但是中国不是,它不仅人口多,而且现在经济关联是最多的,和大多数国家都有关联,大多数国家出现问题对它都不利。所以,第一,它要有更宽的视野;第二,它有“天下主义”的基础。这样,既有实际道德基础也有真正的政治正确性和国际合法性,使它更便于和其他国家打交道,更便于整合世界文明,甚至整合世界政治秩序。这样一种充满道德自觉的“天下主义”,就使得我们可以走向“天下无核”。

  何怀宏(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生命原则与核战争

  第一,价值观念,比如生命原则,“天下主义”,这个话一定要经常说,反复说。这样会对人的观念形成某种制约。像杜鲁门当时批准使用核武器,他非常安心地就批准了,没有什么顾虑和不安。但是,如果生命价值、“天下主义”在他心里还保留某种位置的话,他实际上会感到不安。

  当然,立足现实,还是要跟各民族国家的利益挂起钩来,要平等考虑各民族国家利益的平衡。核大国作为一种道德代理人,实际上是在为全人类保管核武器。因为它剥夺了其他国家研发核武器的权利,那么,它如何使用,就不仅要考虑本国利益,还要考量人类的利益。

  第二,我们中国人对核武器作为一种最大规模的杀人武器的反省不足。我们进入了核俱乐部,我们在20世纪60年代很困难的情况下,仍然爆炸了原子弹。我们经常提到两弹元勋,但是我不知道我们国家是不是有人能像美国科学家一样对制造杀人武器进行反省和感到不安呢。

  第三点,我觉得中国人对核武器的危险性没有足够充分的认识,好像核武器是很远的事情,是发生在其他国家的事情。但实际上这个危险是很大的,因为中国是处在包围圈里面,东边是朝鲜,北边有中亚,西边有印度、巴基斯坦,还有伊朗。其实,哪个地方出现乱扔核武器的现象的话,可能扔不到美国去,可能会扔到中国来,会让中国遭殃。我们不能排除这个危险。

  尚会鹏(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应改变现有的国际游戏规则

  最近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从文化心理的角度来解释美国的一些外交模式,其对外部世界的态度和行为。我的视角是受了一个有中国背景的学者许光的启发。许光认为美国的活力和破坏力、缺点和优点统统都出自个人主义。个人主义的最大特点是缺乏安全感,缺乏稳定的心理构造,对人的基本理解是个人,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的是个人社会,受推崇的是个人主义价值观,再把这套东西推广到世界,实际上形成了现代民主国家的体制和游戏规则。

  由于个人缺乏安全感,就需要保护自己,判断对方是不是会威胁到自己。现在国际上通行的就是实力原则和利益原则。国家利益就是个人利益的放大。

  从这个角度思考会发现,当前国际上一些具普遍性的游戏规则,实际上并不是基于全人类的经验,而主要是基于西方个人社会的经验。

  “天下主义”则不是以“个人”为出发点,而是以“人群”、“人类”意义上的“人”为基点。这个非西方经验在以前是被忽略的。像中国、印度这样存在了几千年的大规模文明社会,它们的经验是被忽略的,因为这些文化体长期积贫积弱。现在的情况有些变化了,随着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它们的经验将来会引起重视。这个发展变化不仅仅是因为经济力量的壮大,更重要的是这两个文明的经验将会融入世界文明的经验中,得到提升。

  现在的国际秩序和游戏规则,是无法解决核问题这样牵涉全人类命运的问题的,从治本的角度讲,还是应该改变现有的国际秩序和游戏规则。

  干春松(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天下主义”——目标还是手段?

  “天下无核”的积极意义是比较清楚的,“天下无核”、“天下主义”是一个文化意义上的美好愿望。但是文化原则和政治操作之间的距离始终存在,伦理道德的原则在面临激烈竞争的时候,其力量是有局限的。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讲,五大国在核问题上也遵循丛林法则。

  核威胁也好,丛林法则也好,最关键的就是,地球提供的资源不足以让所有的民族都维持其所希望的美好生活。为什么印度文明被长期忽视,中国文明被长期忽视,最近又被重视?我个人认为并不完全是因为世界看到了中国文化的优越性,而是看到了

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并非因为文化本身的重要性促使世界来重视这种价值观,而是当你成为一个别人值得考虑的竞争对手,或者成为别人很重要的一个经贸对象的时候,别人才要来考虑你的价值观。

  所以,“天下主义”固然是一个特别好的目标,也的确是中国古代文明里面所能贡献给现代世界的一个很好的资源。但是,我们是把“天下主义”当做一个目标,还是当作解决现代核危机的一个手段?这两者一定要区分开。我特别怀疑:这种理想在碰到现实利益冲突时效力有多大?盛洪教授提到的“天下主义”以及何怀宏教授提及的“生命原则”在碰到一个激烈的具体冲突时,能否发挥现实价值和作用?比如在

能源和资源越来越紧张的前提下,这种“天下主义”的态度好像是劝那些已经在过奢侈生活的人们去过苦行僧的生活,这样的规劝会不会有效呢?这是我所怀疑的。正义是有范围的,不具有无限扩展性。正义性原则也好,生命性原则也好,“天下主义”也好,在面对实际利益冲突时,都只是脱离人性基础的一种一厢情愿的理想,这就像我们曾经一味寄望于良好的“人治”而不肯追求“法治”一样。我个人更愿意把盛、何两位的主张看作是无核以后的结果,而不是导致天下无核的手段。我觉得盛、何二位的原则可能过于理想化了。

  我从来不否认理想的价值,我们需要有理想,但这个理想在解决特别现实的问题时是特别无力的。我们都知道从林法则不好,但现实为什么会这样?在处理核问题的时候,事实上各国都有自己的利益考虑。在现在这样的一个国际状况下,我更愿意把“天下主义”和“天下无核”看作是对于未来的设计,而不是解决当下核问题的一个现实策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