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廉租房建设为何步履蹒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 08:56 中国经济时报 | |||||||||
■本报记者刘雪涛 西安市是全国较早实施廉租房制度的城市之一。早在2001年,西安市第一批共264套廉租房就已竣工,但令人遗憾的是,一方面,这些房子始终被空置,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而另一方面却是近7万低保户无房可住或住房极度紧缺。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目前这种局面?日前,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此做了调查采访。 一个低保户的住房梦 40多年来,王长安一直住在西安市鼓楼西边北院门22号的大杂院里。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记者很难想象在市中心竟然有如此破败的房屋:在100多平方米的院子里,凌乱而密密麻麻地搭建了10余间低矮的房子,过道上堆满了杂物。这些房子大都是土木结构,因为年代久远,有些已风化,看上去随时都可能坍塌。房顶的青瓦也已残破不堪,为了遮风挡雨,这里的居民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在房顶加铺石棉瓦,一些房顶上的石棉瓦足有半尺多厚。由于房子低矮,室内光线很差,即使在阳光明媚的大白天,如果不开灯进屋,根本无法看清里面的情形。更让居民们揪心的是,由于整个院子比周围地势低近1米,每逢下雨,雨水就会倒灌进来,为防雨水灌进屋里,居民们只能集体行动,用脸盆等将水往外舀。 据王长安80岁的老父亲讲,这里的房屋最少已经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了,所有权属于西安市房管局。几十年来,房子没有增加,人口却越来越多——在这个局促狭小的院落里,总共住了10户近30口人。王长安一家6口人就挤在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房子里。几年前,王长安下了岗,家里就断了经济来源,两个孩子每年几千元的学费已经很让他头疼,更不敢有买房的念头。 王长安告诉记者,2003年初,西安市房管局曾通知他和邻居们去申请廉租房。然而,当他们赶去填写申请表时,却被告知因为“不符合条件”,不能给分配房子。因为按西安市当时的规定,申请廉租房的条件是:西安市城六区非农业常住人口;持有市民政部门出具的最低经济收入家庭的证明;无房户或人均居住面积低于8平方米的家庭;对社会作出突出贡献且收入较低的住房困难户。因为他们都不符合最后一条,所以不能给分房。 264套廉租房闲置近5年 记者从西安市有关部门了解到,早在国家于1999年提出发展城镇廉租房之前两年,西安市政府就已经开始每年从财政拿出250万元解决贫困家庭住房难问题,而用这笔资金建设的总投资1600万元的西安市首批廉租房早已于2001年底全部竣工。 但令人遗憾的是,直到现在,这批廉租房仍然无法入住。 日前,记者在位于西安市南郊的明德门廉租房小区采访时看到,这里干净整洁,只是少了些人气,偌大的小区里空空荡荡,与周围热闹的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记者观察发现,小区里共有6栋楼11个单元,共264套房,其中2、3号楼入口处的铁栅栏上都是“铁将军”把门,这些铁锁看起来早已锈迹斑斑。其余4栋楼上都有人居住,其中1号楼上最多,4、5、6号三栋楼上还有一些零星的住户。 据住在这里1号楼的戈大爷介绍,他以前住在张家村,2004年8月,西安市政府为了安置市内部分危漏房户,就将他们搬到了这里,全部48户都住在1号楼。而其他几栋楼不知为什么始终没有人住。 记者还了解到,这里的264套房屋建筑面积共14000平方米,房屋结构统一为两室一厅,每套住房的实用面积均为40多平方米。这些房屋自建成后,就一直由西安市政府有关部门下属的一家物业公司管理,仅每年的维护费就要几十万元。 就在记者同戈大爷攀谈时,一个年轻男子向记者走过来,戈大爷告诉记者“那是小区里管事的”。记者遂向该男子亮明身份,该男子却并不理睬,快步向外走去。记者追上去询问情况,“这里共住了多少户,都是些什么人,目前小区如何维护?”该男子并未停步,边走边说:“我只是这里看房子的,(具体情况)说不清楚。”记者又问:“住在4、5、6号三栋楼里的是什么人?”已走到大门口的该男子停住脚步,没有好气地说:“那是我们单位的人,临时住在这里。”记者再次追上去问:“你是哪个单位的?”该男子头也不回地走了。 大门口一位姓王的住户告诉记者,该男子姓徐,应该是房管局的工作人员。 政策不明导致廉租房空置 既然西安市是全国较早实施廉租房制度的城市之一,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264套廉租房在建成5年后依然空置?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西安市房地产管理局。 该局廉租房管理处一位姓李的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早在2003年4月7日,西安市政府就已颁布了《西安市城镇廉租房管理办法》,根据该办法规定,西安市解决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题的方式为“政府配租”,即政府直接为缺房困难家庭提供租金低廉的住房。同时也对申请廉租房的家庭规定了非常严格的限制条件。但即使如此,在实施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主要原因是西安市贫困家庭众多而廉租房非常有限。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2005年6月,当时的西安市廉租房管理中心向西安市政府上报了新的《西安市城镇最低收入廉租房管理办法》,相比前一个《办法》有了较大的修改,主要是由“实物配租”调整为“货币补贴为主,实物配租为辅”。 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廉租房问题非常敏感,政府为此也很头疼。西安市目前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困难居民有近7万人,若以实物配租,以西安市有限的财力,每年能提供给低保户的房子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启动廉租房货币补贴政策,可以让更多符合条件的最低收入家庭享受到政府的廉租房待遇。然而,货币补贴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如何解决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因此,即使新的《办法》出台了,也还需要制定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然而直到今日,这一新《办法》的实施细则依然没有出台,使得廉租房制度的实施缺乏详细的政策依据。 该工作人员坦言,“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已建成的264套廉租房被空置了近5年之久。而全市的廉租房制度也基本上等于没有实施。这也造成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户贫困家庭申请廉租房成功。” 所有的问题似乎都聚集到了“钱”上。 记者从西安市有关部门了解到,若要完全解决目前西安市7.09万常住贫困人口的住房问题,政府建设廉租房的资金投入达25亿元之巨。这对于西安市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财政压力,目前尚无法解决。 根据西安市2003年4月7日公布的《城镇廉租住房管理办法》规定,除了政府财政预算安排的住房保障资金外还包括了另外三个资金来源:一是从直管公房售房款中提取的部分资金;二是从住房公积金收益中按10%提取的资金;三是社会各界捐赠的资金。 但来自西安市房管局廉租房管理处的消息称,这笔资金非常有限,与所需资金的差距依然非常巨大。 西安一家房地产咨询公司的负责人李某向记者分析,廉租房长期以来主要靠财政和社保资金投资建设,但是这两块能提供的资金非常有限,造成了资金匮乏的现状。而由于廉租房的开发很难获得正常投资回报,导致社会资金也不愿涉足该领域。从而使廉租房建设资金匮乏这个问题普遍存在于全国很多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