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单纯以地区生产总值论英雄的历史已走到尽头。昨天,出席"中国区域经济合作高层论坛"的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徐一帆表示,中国将通过改变政绩考核指标,转变地方官员片面追求地区生产总值的观念。国内的"唯地区生产总值论"让徐一帆忧虑:"我国相当一部分国土的生态环境已十分脆弱,其自然状况难以支持目前的人口增长。"现行体系下,诸如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等数字,多年来都是地方政府津津乐道的"政绩"。在这种考核制度下,地方政府通常会置本地经济资源特点于不顾,狂热投资那些资本集中、见效快的产业。
但"非理性"的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将给中国经济发展埋下恶果。中国科学院日前发布的《2006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显示,在对世界59个主要国家的资源绩效水平评估后,中国资源绩效水平排名倒数。"我们必须按照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逐步实现一方水土与一方经济、人口的协调,"徐一帆说,"地方经济发展除了考虑地区生产总值外,还要考虑环境承载。"那么,究竟未来地方政绩考核标准将如何转型?在"中国区域经济合作高层论坛"上,《中国区域经济合作格局和走向》报告首次正式亮相。该报告的发布者、国家统计局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表示,我国应建立不同的地方政绩考核标准,建立动态的监管和调控指标体系。"譬如禁止开发的生态区,就不要把地区生产总值当成衡量标准;对于优先开发地区,则应主要关注人均收入的增长。"潘建成透露,而那些放弃眼前利益,着眼于长期利益的地方可能得到补偿。[][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