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生活 > 正文
 

空调涨价:狼来不来还要看天色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5日 07:54 经济参考报

  铜价疯涨,成本猛增,空调涨价势在必然。这句话被厂家接连喊了两个冷冻季之后,“狼”似乎真的就要来了。本周内,美的、格力、海尔等空调巨头宣布全面提价,涨幅从3%到15%不等。

  对于生产厂家的涨价,流通商直言不讳:涨价难以持久。而持续的低温大风天气,似乎也不大支持涨价行为。空调旺季的来临,铜价上涨的题材,给了生产商造势绝好借口,
但生产商的涨价美梦能否实现,恐怕还要看“老天爷的脸色”。

  铜价飞涨:空调涨价不再“羞答答”

  今年以来,铜价飞涨,已从年初的4.3万元/吨上涨到8万元/吨。据专家分析,平均每台空调机要用铜6公斤至7公斤,仅此一项,每台空调的成本就上涨100元至200元。

  这一残酷的市场现实,终于让生产厂家撕下了“温情脉脉的面纱”。面对涨价,他们不再“羞羞答答”。“五一”黄金周过后,一些空调巨头采取联合行动,集体喊“涨”,并将全线产品的调价通知单纷纷发给各大卖场,而这只是照会并非协商。

  铜价上涨非自今日始,但生产商如此赤裸裸地高调喊“涨”,在近年来的空调界实属罕见。过去,制造商在各种场合反复宣称,由于原材料价格上升、能效比标准出台等因素,空调价格必然上涨,但在惨烈的市场竞争面前谁也不敢公开提价,更多的是“羞答答”地以新品提价、新功能提价等方式“曲线救国”。

  苏宁电器空调事业部总经理夏建双认为,过去空调涨价都会放在新品推出之时,像今年这样在销售旺季来临之时,众多厂家如此扎堆涨价,表明生产商们真的吃不消了,生存已经代替发展成为空调品牌的第一目标。

  市场饱和:流通商不敢轻言“涨”

  但对于生产商的涨价行动,流通商的表现并不积极。苏宁电器华北地区管理总部执行总裁范志军直言不讳地认为,厂家的涨价行为很难持久。

  范志军的论据有两点。一是空调企业的巨大库存压力。根据权威市场研究公司GFK对全国65个城市空调市场监测,虽然今年一季度空调市场价格同比上涨5%,但不少厂家却还存在着巨大库存。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大城市的空调市场已经饱和,去年共有800余万台空调库存。

  二是空调市场接近饱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副主任陆刃波说,国内空调市场需求总量增长幅度连续3年呈下降趋势,预计明年空调需求量将首次出现负增长。陆刃波预计,今年市场需求总量增长将由去年的8%下降至6%,而在2003年,增长幅度高达12%。

  虽然有充分的不涨价理由,但流通商依然为生产商的涨价做了充分的准备。苏宁、国美、大中等家电卖场,纷纷采取措施“平抑”空调价格,以吸引更多消费者。苏宁电器3月初即签订了3批600万台年度采购大单,目前还有200万台40多亿元的平价空调库存,苏宁将在销售旺季集中投放市场,按照年前平价统一销售,以平抑涨价势头。

  涨不涨价要看“天”行事

  空调是个“看天吃饭”的行业。近几年来,在销售旺季来临之前,空调厂家吹起的一个又一个涨价“泡沫”,都被“老天爷”温和地戳破了。

  历史常有惊人相似的一幕。2005年初,各空调厂家借国家推出能效标志及原材料涨价的“东风”,就开始了或明或暗的涨价之旅。到2005年5月末,空调厂家们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涨价联盟”,声称2005年空调平均单价比上年同期上涨10%至15%。但去年纵贯南北的绵绵雨带,让空调厂商们苦盼了一年的2005“冷冻年”商机,就在“不温不火”的天气中悄悄溜走!所以,6月未过,一些“定力”不足的生产厂家,在销售商的“策反”下,开始密谋“降价起义”。

  “老天爷”的事谁也说不准。今年的时令已经过了小满,南方一直阴雨绵绵,北方虽然晴朗,但大风不断、气温不高,或许今年又是一个“凉爽年”?

  回头再看看2005年厂家和商家说的那些话,简直和今年说的如出一辙,甚至连涨幅的高低都像预谋过似的“惊人相似”。难道这是厂商联手制造的又一个“促销蓝图”?假如,今年的天气依然不热,那么,那些拍着胸膛签订“涨价联盟”的空调企业,明年还会找出哪些理由制造涨价的噱头呢?


 本报记者:令伟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