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资产膨胀,尤须注意保护弱势群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 09:25 中国经济时报

  ■北京评论■张东臣

  春天的确是容易冲动的季节,尤其是在赚钱效应的巨大鼓舞下,人们纷纷开始蠢蠢欲动。

  首先,国际商品市场绵延数年的大牛市进入了高潮期,原油、黄金、铜、铝、镍、
锡、锌、铅……无一例外的出现大幅上涨,涨幅空前;其次,国内房地产价格近年来连续上涨,涨幅惊人,相信有不少人都在为错失投资良机扼腕叹息;此外,艺术品投资也不断升温;最近,就连连续低迷了五年、人人嗤之以鼻的国内A股市场也出现了大幅上涨,平均涨幅超过60%……

  2006年,中国站在金融市场即将面向全球开放的门槛上。门槛上风景不错:亮点颇多的“十一五”规划公布、一季度国内经济增长达到10.2%、国有银行上市以及2008年奥运会在即……似乎遍地是利好消息,人们没有理由对未来悲观。

  截至2006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8536亿美元,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中国实力的增强使

人民币升值的内在要求不断增加,人民币兑美元的比价“破八”就是人民币重估的最好证明。

  从上世纪90年代初超过10%的存款利率水平,到近年来利率连年处于低谷,甚至一度出现实际的“负利率”。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居民储蓄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渠道。这种长期压抑下的资金供给潜力一旦找到渠道释放,就会像火山爆发出来。2003年的“基金井喷”以及近年来的

房价高涨就是很好的证明。

  2004年11月,央行加息使年度的居民利息收入增加300多亿元。而根据北京大学教授宋国青的研究,在加息前的将近一年多时间,由于通货膨胀等因素,全国居民金融资产本金已经损失超过7000亿元。长期低利率政策使普通民众不得不在有限的投资渠道中冒险。

  流动性泛滥,再加上境外资金的涌入,极易导致资产膨胀。早在2003年,经济学家吴敬琏就指出要警惕资产膨胀。他说,1998年以来,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和GDP增长加上通货膨胀率,有一个缺口。这个缺口说明有大量没有实现的货币积累起来。这些货币没有表现在商品市场里,没有表现为通货膨胀,而表现为资产价格的膨胀。资产价格膨胀在2000年表现为

股票价格的飙升,后来表现为国债价格的飙升,最近一两年表现为房地产价格的剧烈上涨。

  资产膨胀是经济学上没有解决的难题,很难判断其对经济的影响,也很难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调控。但吴敬琏同时也曾表示,“我相信天下没有不破的泡沫,它破的时候对国民经济的冲击太大。泡沫一旦破灭,不仅影响到弱势集团,甚至可能使中等收入阶层的资产都变成负资产”。

  以国内房地产市场为例,“房价太高,房奴太苦”的呼声日益高涨。正如2001年高位看空股市会被股民骂一样,如今唱空楼市者也会被房地产商以及拥有房产者骂。可是,提醒购房者注意风险同样也好比提醒其下雨要打伞一样,即使没人提醒,雨该下终究还是会下的。前不久,国际著名的金融大鳄索罗斯来中国演讲时就曾经指出,“中国房地产挺不过三年”。我想,在资产膨胀的情况下,不仅个人投资者自身要注意防范风险,政府也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及时果断采取措施进行调控,而不应听之任之,更不能发出错误信号,甚至变相成为炒作的一个环节。

  股市同样如此。现在众多的个人投资者已经跃跃欲试,日开户人数超过5万户就很能说明问题。眼下股市的上涨和交投活跃似乎符合管理层的意图。一方面可以减少市场的流动性,分流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另一方面,可以继续高价融资、圈钱。然而,上一轮“人造牛市”的破灭已经证明,在“政府托市、企业圈钱”的主导背景下,股市所募集的资金不仅使用效率低下,使股市沦为腐败的温床,而且还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同时使广大中小投资者亏损累累。

  被奉为“股神”的巴菲特,第一个投资原则就是“找出杰出的公司”。巴菲特还认为,“如果你没有持有一种股票10年的准备,那么连10分钟都不要持有这种股票。”可是,国内股市能找出几个真正“杰出”的公司呢?投资者真的能放心持有10年吗?

  尽管国内的基金经理们也仿效境外机构的理念,高举“价值投资”大旗,声称对于真正的好股票来说,任何时点都是买入良机,但实际上一旦手中个股稍有风吹草动,他们照样会“脚底抹油”。因为,真正值得信赖、值得长期持有的公司实在是太少了。

  因此,要想鼓励民众入市,首先就必须真正把保护投资者利益放在第一位。管理层所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如何证明投资股市者不再是“傻子”?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