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学家》:三大央行决策变得不可预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 07:54 经济参考报 | |||||||||
三大经济体央行的货币政策越来越难以预测了。 在美国,美联储本月10日再次作出将基准利率提高25个基点的决定,同市场预测如出一辙。然而,此后分析人士却无法对美联储的下一步动作进行判断。 在欧洲,欧洲央行去年12月和今年3月分别加息25个基点后,市场人士料定这一加息
在日本,尽管市场十分期待从5年来的零利率状态走出,但对日本央行何时动作心里没底。 英国《经济学家》发表的文章指出,各大经济体央行的决策之所以越来越难以预测,主要因为宏观经济形势所迫,制定决策已不再像几个月前那么容易。这一点在美国尤为明显。最近一段时间,美联储很明显在一步一步地从宽松政策向中性政策过渡。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下半年美国经济增速将放缓,那么美联储必须停止加息甚至开始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如果这一预测有误,美国经济增长依然强劲,美联储将会再次作出加息决定。 文章提出,如果市场认为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发出的信号还不够明确,那很可能因为他还没有下定决心。美国江河源投资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戴维·乔伊说,美联储对5月和6月的经济运行状况没有十足把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发出暂停加息的明显信号却又自食其言,对美联储自身和市场而言都很糟糕。 文章认为,各大经济体央行如今不需要考虑如何让政策更可预测——准确无误地告诉市场下一步该做什么,而是应当操心如何增加决策透明度——解释决策的思路和过程。过去若干年中,各央行“应当”作出的决策和市场应有的反应都十分清晰,而现在,央行怎么向市场作出解释就显得更为重要。 美联储、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现在都面临同一问题,即如果政府拥有明确的政策框架(比如通胀目标),那么作出决策解释就会相对容易。但是,日本央行确定的新框架尚未经过检验,欧洲央行“羞于”公布决策背后的讨论过程,美联储的态度也模糊不清,这部分说明了观察人士总是不断推翻对官方声明所作解释的原因。 各央行还面临与市场互动的问题。可预测性让决策者的可信度增加,然而市场必须形成自身对宏观经济形势及政府决策的看法,否则当央行从市场寻找政策制定的线索时,只能得到既有政策的反应。而央行政策的不可预测性有一个好处,只要央行向市场做好解释,市场的自主判断对未来的决策帮助很大。 本报记者:肖莹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