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六必”铸成金字招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 07:39 中国质量新闻网

  老字号带给人们吃穿住行享受的同时,更留给世人许多精神财富。闻名遐迩的六必居酱园,以其生产工艺“黍稻必齐、陶瓷必良、曲蘖必实、火候必得、湛炽必洁、水泉必香”的“六必”精神,数百年来铸就了这块有口皆碑的金字招牌。

  相传,六必居酱园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30年),是京城延续至今历史最悠久、最负盛名的老字号之一。六必居虽久经沧桑,但以其品质独特、做工精细的“六必
”工艺原则而久盛不衰。下至平头百姓,上到达官贵人乃至皇亲国戚,都将其当作佐餐佳品。传说,清朝宫廷为方便六必居伙计进宫送酱菜,专门赐其一顶红缨帽和一件黄马褂,可惜在文革中被毁掉。抗战时期,国民党高官宴请客人,也曾点名要六必居的酱菜。据六必居的传人吴玉汉介绍,1972年,日本田中角荣来华访问时,还提出要参观六必居。

  货真价实,是六必居享誉海内外的真谛所在。数百年来,无论世道如何变迁,六必居一直以“六必”古训作为制作产品的座右铭。

  六必居以酱菜最为出名。每道酱菜从选料到成品要经过数十道工序,从选料开始就道道严格把关。历史上,制作甜酱萝卜,选用的是广安门外一王姓人家种的萝卜。他家种的萝卜不同于一般的小萝卜,其个头不大,外形长得很像蒜头,做出的酱菜脆嫩可口,风味绝佳,可惜这种萝卜后来绝迹了;制作的甜酱香瓜,选用的香瓜取自永定门外小红门牌坊村王光益家的“八道黑”;腌制甜酱瓜的白瓜,购自小红门一带的老杨瓜地。它们都是在六七成熟时采摘,否则摘早了肉薄,摘晚了皮厚,都影响味道和口感。

  时代的变迁,使一些原料无从购入了,但不变的是“六必”的精神和对原料的考究。时至今日,六必居采用的原料,都是经过严格的筛选,而固定下采购原料的产地,依然严格掌控采摘时节。香瓜收自山东;腌制的糖蒜,必须从夏至节气前三天开始起蒜;甘露必须收购产自内蒙古萨拉齐的。

  据六必居生产供应部负责人陈杰介绍,六必居制作酱菜,有一套雷打不动的严格规程,如有违反,当事人就会受到严厉的处分。他说:“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风味和金字招牌,不能在我们手上变了味,倒了牌子。”

  酱菜腌制的关键之一,在于酱本身的品质。六必居为保障自制的黄酱和甜面酱的质量,对原料选择非常讲究。黄豆选自河北丰润县马驹桥,因为那里的黄豆粒大、饱满、皮薄、色黄、油性大。面粉则选用河北涞水县的一等小麦,自己加工磨成细白面。这种小麦黏性大,特别适合制作甜面酱。

  改革开放以来,六必居在加工手段上也进行了改进,由原来的手工制作,逐渐转变为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但一切改进都遵循一个根本原则,那就是保持风味的一贯性。老师傅们介绍,六必居早先的传统产品有12种,包括稀黄酱、铺淋酱油、甜酱萝卜、甜酱黄瓜、甜酱黑菜、甜酱包瓜、甜酱八宝菜、甜酱甘螺、甜酱姜牙、甜酱什香菜、甜酱瓜和白糖蒜。许多老北京讲,就喜欢六必居酱菜酱味浓郁、脆嫩清香、咸甜适度这一口,先不入口,就是看着那鲜亮的色泽,就有食欲。

  六必居员工换了一代又一代,工艺也严格传承了一代又一代。一位老师傅讲,“无论是谁,都要真心对待品牌,真心对待消费者。现在都讲经济效益,但讲信誉更重要。拿白糖酸来说,六必居严格进料,严格筛选,两公斤大蒜用一公斤绵白糖腌制。现在绵白糖价格很高,但不管原料价格怎么涨,配料就是不能变”。

  六必居在继承传统腌制工艺的前提下,不断开发既符合自身风味特点又顺应现代时尚潮流的新产品,现在已有近百种产品。产品除在国内家喻户晓外,还远销日本、加拿大、

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泰国等世界各地,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了解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友好使者。走出去,还要请进来。近年来,六必居引进了法国的“巴黎瓜”、日本的“脆瓜”和“大根”、德国的“钢笔黄瓜”等籽种,建立了蔬菜种植基地,这些新品酱菜在国内市场已经生根开花,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当代六必居人在不断更新理念中求发展,加强质量管理,于2002年率先在全国酱腌菜行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国际认证和

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国际认证,为六必居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韩维阳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