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未必能从人民币升值中受益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2日 09:54 经济参考报 | |||||||||
摘自5月17日英国《卫报》 全世界似乎都希望人民币升值。这一愿望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如果人民币升值了,将会削减中国产品无可匹敌的出口竞争力,缩小其它国家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并将更多的就业机会留在国内;同时,中国的产品价格将会上涨,欧洲、美国乃至其它各地的消费者将会购买更多当地制造的产品。的确,要真能够这样就好了,可事实未必这么简单。
本月15日,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跌破8元大关。这使得货币投机者和交易商深受鼓舞,他们认为这是美元进一步趋软的迹象。西方的一些制造商也就此长舒了一口气。 西方国家一直指责中国人为地压低人民币汇率以获得贸易优势。去年7月21日,人民币一举升值了2.1%,此后一直缓慢升值。人民币问题不仅影响美国,欧洲国家的贸易部长们也对此非常关切,尽管和美国相比,欧洲国家对中国的出口更多一些。但近年来,欧洲国家也开始购买大量的中国商品。 欧洲目前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为970亿美元,接近美国对中国每年约2000亿美元逆差的一半。工业化国家组成的西方七国集团和世界银行都曾敦促中国让人民币升值。这一政策背后的动机是:如果人民币升值,中国的出口增长的强劲势头将会受到遏制,这即便不能在西方国家创造就业机会,至少可以将它们保留下来。 然而,升值后的人民币未必能够使西方国家获益。实际上,它会加紧中国向高附加值的制造业迈进的步伐。即便是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确要从中国转移出来,其受益者也恐怕会是越南、孟加拉国,或者是印度、印度尼西亚和泰国,这些就业机会不会重新回到欧洲和美国。 而且,由于出口占中国经济的1/3强,中国也不能让出口呈下降趋势。中国既要保持经济的增长,同时要解决国内的就业问题。 如果国际社会继续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中国政府将会设法使制造业者向更高附加值的产业转移。在鞋类和玩具制造业中,劳动力价值低廉的确构成优势。但随着劳动力成本在整个商品成本中的份额不断下降,其它诸如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等要素的重要性正在逐步提升。 中国显然希望朝这一方向努力,这意味着韩国、新加坡甚至欧洲国家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将来我们听到的恐怕不再是胸衣或者是鞋类商品贸易战,而是汽车零部件或者是精密仪器贸易争端。 的确,人民币升值可以让中国购买更多的重型机械设备和软件产品,这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利。但这也会使得中国生产的衬衫、玩具和鞋类商品价格上涨,这对西方国家的消费者、尤其是贫困群体来说,就不是件好事了。 精明的中国生产者已经开始更新和改进生产设备,以生产更高质量的产品,由于规模巨大,其低成本的优势更便于发挥,这也将有助于其吸引更多的投资。中国的汽车已经开始出口到非洲国家市场,同时正在逐步向西方国家的市场迈进。 此外,人民币升值还有利于中国企业实行海外并购。对此,西方国家在多大程度上准备好并且能够乐见其成呢?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