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饮料市场有两则消息很值得玩味。
一则是韩国食品医药安全厅从“维他500”饮料中检出致癌物苯,而在中国,这种价格不菲的进口饮料一般都进入大型商场和高档写字楼超市。另一则消息则是,根据一份由美国反肥胖症社会组织和世界主要饮料销售商签订的协议,2010年前美国数千万名中小学生将无法在校内购买到碳酸饮料。
在这“一进”“一出”中,不难比较出中国饮料市场存在一种令人不安的现象。尽管人们越来越渴求健康,但我们的市场能够提供给消费者多少健康、放心的产品?
从饮料市场的几个细分领域来看:碳酸饮料已为诸多健康专家诟病、水饮料因其与自来水的相似性而屡屡冒出假冒者、进口饮料价高未必质优……再看看饮料产品的广告“洪流”:在美国向中小学生禁售碳酸饮料活动中积极响应的某国际饮料巨头,在中国却频频打“少儿牌”——可爱的卡通中国娃娃形象、青少年中人气最旺的明星代言,甚至广告中还出现与校园谐音的“笑园”字样。
美国在中小学全面禁售碳酸饮料,无疑将有助于解决美国日益严重的儿童肥胖症问题,培养年轻人健康的饮食习惯。事实上,中国的儿童肥胖问题也很严重。据统计,肥胖儿童已占儿童总数的10%,并正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着。因此,如果真如其所标榜的出于社会责任感的话,那些承诺向美国中小学生禁售碳酸饮料的国际巨头理应在中国作出同样的承诺。
在对饮料市场种种现象的反思中,除开对企业的追责,更有对有关部门监管缺位的追问:为何问题饮料能够“过关斩将”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我们餐桌上?为何又是国外发现问题后再由媒体曝光国内问题?在安全问题尚未解决时,何谈健康?因此,在呼唤健康的产品的同时,我们更渴望一个健康的市场,而这不仅仅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可以解决的,更亟待强而有力的监管。
吴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