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聚焦新股重发 > 正文
 

股市扩容预期加码 IPO是大棒还是胡萝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 02:44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华笑丛

  “‘五一’前刚刚发布征求意见稿,正式意见今天就见报了,IPO的动作要比我们想象中的快”,面对昨日下发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几位业内人士都对记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市场对《IPO管理办法》的反应也与《再融资管理办法》出台时截然不同,昨日,大盘跳空低开,并一度跌穿1600点,表明市场对扩容提前的畏惧与矛盾心态。

  再添两条“紧箍咒”

  “与‘五一’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版又增加了两条新规定。”万国测评的分析师谢祖平分析道,一是对募集资金的使用,要求除金融类企业外,不得为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借予他人、委托

理财等财务性投资,不得直接或者间接投资于以买卖有价证券为主要业务的公司。这其实就是要求发行人必须把募集资金用在主营上,不能变相投资于高风险的金融领域,如投资股市和券商等,也不能出借。二是关于盈利预测,规定利润实现数未达到盈利预测50%的,除因不可抗力外,中国证监会在36个月内不受理该公司的公开发行证券申请。也就是说,实现不了预测盈利的一半,三年内就无权再融资。

  谢祖平认为,总体上看,《IPO管理办法》尽管对首发公司有一些硬指标,但行政方面的约束还是少了,发行更市场化了。

  已过会公司须重走程序

  毋庸置疑,重开IPO大门是诸多公司的渴望。正在全球发行的中行昨日已经表示,将尽快回A股市场发行,中石油、建行、国航等此前也有类似说法,因此市场前段时间猜测,IPO恢复后的第一家公司一定会有上述绩优大盘股的身影。但最近,又有消息称,出于对扩容影响的考虑,可能IPO公司会选择中小盘股试水。对此,海通证券分析师吴一萍认为,目前已经有大量资金囤积在市场上准备打新股,考虑到市场的平稳,管理层可能会连续推出一批公司,其中或许有大盘股也有中小盘股,以此来抑制暴炒新股。

  统计显示,在管理层暂停IPO之时,已有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等30家公司其实已经“过会”,现在这些公司就等在IPO闸门口。昨日,证监会有关人士对媒体表示,这已经过会的30家企业应该按照新的《IPO管理办法》执行,材料要重新上报,但是鉴于曾经是过会企业,程序可能会相对别的企业要简化一些。因此,有人猜测,在新规定之下,如有企业经营和资产状况方面发生了变化,不排除有会失去上市资格的可能。

  IPO是“大棒”还是“胡萝卜”

  昨日,记者在不少证券类网站上看到,很多市场人士都把《IPO管理办法》的发布称作利空,回想起再融资管理办法发布时市场的毫无惧色,为何IPO的“待遇”不同呢?在吴一萍看来,相比IPO,再融资、特别是公开发行的再融资才更具有杀伤力,而“五一”前后行情突飞猛进,这个利空在一片看多声中被弱化了。而IPO恢复却很可能是调整行情结束的标志,因为绩优新股一旦流入股市,就将受到众多资金的追捧,上涨动力将在此时重新聚集,可是前两天大盘大跌带来的恐惧,却把利空因素扩大化了,使得市场忽略了向好的一面。

  上海证券分析师王岸欣也认为,从前期资金入市的速度看,各方对后市预期还是不错的,而IPO开闸初期,管理层也一定会控制节奏,不会让市场“失血”过多,短期看,IPO开闸对市场应影响不大。他认为,目前股市并不缺资金,新股恢复发行一定会引来大量资金的关注,加上全流通下新股价格较低,“摇新一族”的收益率应该仍可乐观。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31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