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中国区域经济专网 > 正文
 

振兴东北政策实施近两年 老工业基地商机涌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 10:15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融资导刊》记者 伊晓霞

  四天时间,四个地方,长春招商团凭借35个项目就从闽粤两地签走了367亿元的资金,虽然是纸上黄金(签约额),但每个项目的含金量却惹人关注。难道在实施振兴东北政策之下,老工业基地已经步入商机涌动的新时期?南方企业东北淘金的黄金时代来临了吗?

  振兴东北政策效果显现

  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的政策实施以来,整个东北地区到底有没有看得见的实惠?当本刊记者向千里迢迢从吉林省赶到广州招商的白山市副市长姜有为提出这个问题时,他笑了。他说,你知道我们白山市去年的经济发展状况吗?“去年我们市的GDP增长17.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4%,财政收入增长44.1%,规模工业增加值31.44%,这种增长速度是前所未有的!”他说,这都要感谢优惠政策的实施。

  在享受到的国家优惠政策中,姜有为认为有四点让这个城市受益最大。一是增值税转型,二是项目贷款贴息,三是社保和

养老保险并轨,四是在重点行业中,国有企业实施的政策性破产。他说,特别是社保和养老保险的并轨,让很多老国有企业甩掉了包袱,得以轻装上阵。

  白山市是吉林省的一个缩影,也是整个东北地区的一个缩影。

  2004年,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的开局之年。这一年,中央先后在东北地区实行了一系列促进振兴的优惠政策,改革试点逐步展开,支持政策相继实施,资金和项目进一步向东北老工业基地倾斜。

  2004年4月,

财政部、农业部、
国家税务总局
联合下发了通知,在黑龙江、吉林两省实行全面免征农业税政策,扩大东北地区粮食生产补贴范围和规模。2004年中央财政对东北三省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等达53.1亿元。详细国家扶持粮食政策:种粮农民能得多少良种补贴。

  2004年7月1日起,国家又在东北三省8个行业实行增值税转型试点;对具备条件的部分矿山、油田适当降低了资源税税额标准;给予三省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增值税转型等促进东北振兴政策的推行,让越来越多的外来客商把投资目光投向东北。随着外来资金的不断注入,当地的民间投资日趋活跃,东北增值税转型带来的投资“洼地”效应逐渐显露。

  除此之外,2004年国债资金继续向东北老工业基地重点倾斜。继2003年第一批100个东北地区工业结构调整改造国债项目批准立项以后,2004年又安排了第二批197个国债项目立项,到2004年10月中旬,32个项目的国债资金已经到位。这两批项目投入的重点是围绕建设基础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工业基地。

  国有企业项目商机涌动

  5月10日,吉林省赴珠江三角洲招商,首日签约竟超200亿元,而国有企业项目就是招商亮点。老工业基地的国有项目吸引力在哪里呢?

  在人头攒动的招商现场,记者“逮”到了吉林省国资委招商引资办的副主任孙松涛。吉林省的国有资产情况,他已经烂熟于心。

  据孙松涛介绍,目前吉林省现有国有资产731亿,国有企业是1053户。他说,2004年10月,王珉来到吉林当省长,为了发展吉林,他的第一个举措就是国企改革。改革的目标就是吉林省的省直国有企业,要在当年6月底完成改革。现在,工业类企业改制已经完成,只需进一步完善。剩余的那批企业,主要是商贸类及交通企业。比如这次带来的79个国有项目,31个是产权改制项目,其他是建设投资项目。产权改制主要是商贸和交通建设。建设项目主要体现在工业企业。孙松寿说,建设项目都是吉林省的好项目,但是资金不足,或只有一部分,因此希望发达地区的企业共同投资开发。

  目前这些企业的大门已经向内外资企业全面敞开。孙松涛说,这些企业的改制将会非常到位。首先是职工身份转换到位,从纯粹的国有企业职工,转变为纯粹的非国有企业职工。第二个是国有资产退出到位,这里有两个概念。一是中小型国有企业,国有资产将完全地退出,可以由民营企业或其他性质的企业重组。二是大型国有企业,这类企业将实施多元投资主体,企业多元化,如股份制。第三个到位就是债权债务处理到位。第四个就是整体改制到位。孙松涛解释,整体改制的概念就是,整个一个大企业不能改一部分,比如大企业只改一个车间,这样就不能算改革。

  之所以要这样改,孙松涛说,因为吉林的国企占的比重特别大,如果按现在的思路改革,改后吉林国企占的比重还要占30%。

  国有企业项目优势在哪里呢?孙松涛认为有两方面。一是资源优势,这是整东北地区共有的优势,如土地优势、劳动力优势等。另一方面,是吉林省特有的地方资源优势,如粮食和森林工业。

  [新闻链接]促进振兴优惠政策

  中央先后在东北地区实行了一系列促进振兴的优惠政策。

  一是在黑龙江、吉林两省实行全面免征农业税政策,扩大东北地区粮食生产补贴范围和规模。2004年中央财政对东北三省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等达53.1亿元。

  二是继辽宁之后在黑龙江、吉林两省推开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中央财政对落实个人账户需要补贴约18亿元,对下岗职工解除劳动关系补助金补贴近55亿元。

  三是为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已支付三省60多户破产企业补助金163亿元,占全国用于这方面资金的23.3%。

  四是在部分中央企业启动了分离办社会试点工作。

  五是从2004年7月1日起,在东北三省8个行业实行增值税转型试点;对具备条件的部分矿山、油田适当降低了资源税税额标准;给予三省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转自振兴东北网)

  [专家提醒] 东北淘金不能盲目

  客观地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不是一个新话题,东北的很多问题依然是“老生常谈”,但在中国改革开放27年后的今天,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后,实现中国经济发展“东西互动”、“协调发展”的国内国际大背景下,振兴东北就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上重要的一着棋。

  东北未能“脱胎换骨”

  正如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东北三省明确提出的:“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的新路子。”很显然,温总理提出的“四新”,是寄希望东北三省在振兴中“脱胎换骨”,一个“新东北”凸现在中国经济的框架中,由此“新东北”成为续“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之后又一重要的经济增长级。而这也正是国人期盼的一个“新东北”,也正是1.1亿东北人梦寐以求的夙愿。

  但三年过去了,东北三省如今真像温总理希望的那样“脱胎换骨”了吗?广东省社科院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所所长林平凡表示:“效果并不明显。”对此,在深圳注册公司而又在东北设立基地的一位不愿露姓名的企业老板认为:腐败,这一“新东北现象”,这个在权力和利益下所产生一个特殊“产物”给企业带来了不少的麻烦,特别是政府官员的基层办事人员,一个小小的电厂的电工就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力,为自己牟利,比如让企业为他们吃饭买单等现象。也难怪东北的一些老百姓说:东北干部腐败像“走马灯”似的,都成了“连续剧”了。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东北三省的腐败现象,使得一些企业家把东三省视为投资的“高风险区”,其原因很简单,腐败给投资带来很多不确定性,成本太高。

  向东北转移有条件

  “目前,虽然还未明显看出广东企业向东北转移的现象,但也有一些项目随着国家提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口号而向东北转移,但这些转移是有条件的。”林平凡说。

  对此,他向记者解释说,广东向东北转移的条件首先是转移的产业在东北要有市场。其次可以与广州的高端产业相配套的一些资源性产业。三是由于东北的重化工业基础好,广东的企业往往投资东北的重工业,选择一些重化工的企业进行合并、收购进行民营化改造。另外,一些企业打算到东欧方向发展的企业往往也会选择先投资东北,以东北为跳板,再向东欧发展。

  《融资导刊》记者李慧慧报道

  (子琦/编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