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草根浙商”直面产业升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 05:00 中华工商时报

  徐冠巨提醒民企惟有创新才能发展

  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会长徐冠巨日前在宁波就浙江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进行调研,在调研中,徐冠巨不断地向民营企业“提醒”:“草根”的浙江民营企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草”被“拔起”的可能性,“在国际贸易壁垒接二连三,在粗放型经营难以为继的大背景下,要想你的‘草’不被拔掉,惟一的途径就是不断强壮自己,让小草长成一棵大
树”。

  根据第一次经济普查情况得出数据显示:2004年,浙江每天约有240家民营企业注册登记,同时每天也有130家企业注销关闭,存活率仅为45.83%。

  “死亡”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缺乏创新。数据表明,浙江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够强,产品主要靠模仿,来料加工、OEM业务的比重较大,原创性、自主性产品偏少。据调查数据,浙江80%的中小企业近年来没有进行新产品开发。

  徐冠巨希望浙江民营企业家们尽快走出片面比“数字”大小的误区,建立以自主创新、科技投入和比企业贡献力大小为主要内容的评价体系。“在以往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评价一个企业的好坏,总是以产值为硬指标。政府听取汇报要的是你企业产值的多少,企业横向比较贡献自己讲的也是产值,还有就是厂区大小,人数多少。于是造成企业轻人才科技,重厂房建设。比如有些地方,企业伸手要地政府就给,企业不要地的政府也慷慨地送,厂房看起来是大了也美观了,但造成的却是这样一种无奈的后果,企业没有大的发展质的跨越,我们的地却是越来越少。”

  徐冠巨用形象的比喻告诉民营企业家们,“现在我们的一些企业已经感到发展上的捉襟见肘,在身心上也感到筋疲力尽,为什么?以前由于供需矛盾不突出,插了种子就能找到阳光,就能感受到雨露,能长得很快,现在呢?生产过剩了,日子过得越来越紧巴巴。好比农民种棉花,没有科学的布局,种得太多了太密了,要见阳光也不容易了,怎么办?农民的办法是,把多余的、相对细小的、长在不合适地方的棉花拔掉。我们的企业也是这样,在传统制造业领域中,在同质化竞争中,没有优势、相对弱小的企业一定会被无情‘拔掉’,谁来拔?市场拔。你自己不主动调整,那就得感受你最终被拔掉的痛苦。”

  “要想不被拔掉,就要进行产业的升级,让小草成为一棵大树,或者转型,比如种棉花的多了,你就种蔬菜,种大棚蔬菜,另寻市场。面对未来,我们的企业没有别的路,只有多多创新”。

  数据显示,浙江正处于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2005年浙江省科技进步环境指数为48.71%,高于48.67%的全国平均水平;科技活动投入指数为51.08%,居全国第8位,高于42.08%的全国平均水平;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为59.77%,高于49.85%的全国平均水平。2005年浙江省科技综合实力居全国第7位,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5位,经济总量和人均生产总值居全国第4位。(16B3)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