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成都家具老板们的故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 03:04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作为中国西部家具制造工艺历史悠久的成都,据不完全统计,现已有家具企业2000多家,从业人员40多万人,2005年,成都市家具行业创造的产值超过100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三。然而,与沿海家具相比,我们会发现,成都家具业的发展劣势是明显的:一没有沿海企业的资金优势,二没有沿海企业的品牌优势,三没有沿海企业的信息优势,四没
有沿海企业的设计优势,五没有沿海企业的人才优势,六没有沿海企业的海外市场优势,七没有沿海企业规模成本优势。那么,面对这些不可避免的缺陷,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成都家具业究竟凭什么在这庞大的市场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杯羹,并使这杯羹越来越丰盛呢?带着这个问题,在第七届成都国际家具展即将举行之际,记者走进了成都家具制造行业,走到了这些长期以来并不引人注意的成都家具老板们身边。

  现在在成都只要你和谁说起某某是十多年前就开始做家具生意的老板,对方十之八九都会回你一句“那他不是早就发了”。事实上,许多常年关注成都家具行业发展的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坦承,现在成都家具老板们的第一桶金大多来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期间,那是市场竞争较小、产品利润丰厚的时代。

  然而,这第一桶金到底有多少,其中的利润又有多丰厚,现在似乎已经无从考证,但据有关方面的资料显示,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外市场发生很大变化,中国家具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据统计,2002年我国家具工业总产值达1650亿元,生产企业达50000余家,从业人员500万人,2002年家具工业生产增长17%,全年出口额为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约35%,出口在家具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达27%。至此,中国家具业已告别幼稚期,处于一个快速发育期。有位曾从事过家电业的营销人士在了解家具行业的情况后更是有感而发:“卖一个衣柜的利润超过卖5台电视的利润。”

  更为重要的是,与一般的传统产业不同,家具这个行业的市场空间仍然很大。据资料统计,日本人均消费家具225美元/年,美国人均消费家具236美元/年,而我国现阶段人均消费家具仅10美元/年。特别是随着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各行各业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尤其房地产业的发展势头对家具业的市场需求给予了很大的拉动,为成都家具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然而,相对其他行业,家具行业属科技含量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因此从业人员相对素质偏低,又因其产业传统,容易被一些懂市场的专业人士所不屑,人们更多的将这个行业中的主力军——大大小小的家具老板们走入这个领域的过程看作是运气好、胆子大的结果,而很少注意到家具老板们以自身独具的慧眼,在少人问津的时候敏锐地选择了家具行业,走上这条道路,本身就已经具备了一种商人的智慧。

  故事A

  半路出家

  流动资金曾经只剩八毛钱

  主人公——蒋文建(成都双凤家私总经理)

  和蒋文建见面是在他位于双流九江的工厂里,当时大约是上午11点左右,第一感觉是工厂很现代但有些安静,似乎少了几分印象中应有的喧闹。“今天放假吗?”这是记者问他的第一个问题,“没有,这儿刚建好,工人都还在另外一个分厂里。”

  从工厂开始,话题很自然地也就这样延续了下去,从1993年刚刚进入家具行业时租用200平方米的房屋开起“小作坊”,到1997年租用的场地扩容一倍,达到2000平方米,再到后来自己建厂,开分厂,蒋文建感叹地说这十多年工厂的变化,既是一种成就,更多的是一种艰辛。

  时间回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已经有了在家乡帮人照相、理发等经历的蒋文建在和妻子商量后,终于决定走出内江做生意,当时他选择了投入不高、技术性也不强的化纤生意,简单说就是在四川和云南之间卖布。“生意不错,而且很快上了轨道”,但也许是种机缘巧合,就在一次来成都进货的时候,他无意中看到了刚刚建立起来的八一家具城,尽管当时的家具城还只是一个铁棚子,甚至连家具也没摆满,但凭着生意人天生的商业嗅觉,蒋文建还是立即作出了判断:成都房地产市场已经起步,而家具始终是人人都需要的,“干这行一定会很有前途”。于是,一个星期后,他再次从云南回到成都,不过,这次他不是来买布,而是开起了家具厂。

  然而,正所谓“不熟不做”,一个外行人就这样贸然地闯入一个陌生领域,其中的困难是可以想象的,不懂木工技术、没有市场调查,蒋文建被当时请的三个木工和漆工师傅“烧”了个透心凉:不仅家具质量不过关,款式陈旧,长期滞压在卖场内,而且一心只想息事宁人的他还将不多的钱拿给这些师傅发了工资,以至于三个月后,工厂的流动资金只剩了8毛钱。一向沉着的蒋文建再也沉不住气了,他将所有滞压的家具全部拖回家中,拿起斧头敲了个支零破碎,然后冲回工厂,炒掉了骗他的三个工人。

  吃一堑长一智。几天后,拿着从朋友那里借来的钱,蒋文建重新高薪聘请了几位师傅,负责生产款式新颖、质量过硬的产品,同时加强自身对家具制造知识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首先模拟沿海产品款式,利用自身成本较低的优势,重点主攻郊区乡村这类二三级市场,终于逐渐走出了困境。如今,双凤的产品销售已由成都市及周边地区扩展到西南、东北、西北、华北、华中等全国各地,公司规模也日渐扩大。此时,49岁的蒋文建却开始琢磨另一个重大的决定——退居二线,让孩子们接班,“企业要发展,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毕竟像我们当初一样仅靠一时意气,没有文化做底子是不行了。”

  故事B

  科班出身

  为谋生从学徒做到老板

  主人公——杨清文(成都名扬家具厂董事长)

  与蒋文建的半路出家不同,杨清文与家具之间的缘分从他17岁就已经开始,用他自己的话说这辈子除了卖过一个星期的桃子外,就没干过家具之外的行当。

  回忆起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一切似乎都是那么顺其自然,却又是那么无奈。出生在安岳农村的杨清文像那里所有的孩子一样,从小就盼着能告别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到城里过不愁衣食的生活,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要离开农村能供他选择的只有两条路:考大学和当兵,但遗憾的是,这两条路他都没能走成。于是,1980年,刚刚高中毕业的他迈开了为生计而忙碌的第一步——跟着舅舅学习木工手艺,3年后,他顺利“出师”,开始帮人做些五斗柜、桌子、床等家具谋生,日子也就这样在一天天的按部就班中过去了。

  谁知,随着经济的发展,楼房大量出现了,即便是农村乡下地方,人们也不再喜欢请人做家具,而是宁愿到城里去买一些款式新颖、可以现买现用的家具成品,杨清文这样的木工师傅面临着“失业”的危机。于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便分化为了两支:做家庭装修和开家具厂,而考虑到家庭装修要四处奔波,顾虑孩子上学不方便的杨清文最终选择了后者。

  初当老板,“科班”出身的杨清文并没觉得这和自己当木工师傅有什么不同,他仍然按照过去的习惯做着生意:生产上讲求慢工出细活,结果一个月只能做几套家具;销售上完全坐等客人上门,结果一连好几年连发工资都成了问题;管理上,更是延续“带学徒”的一套,动不动就对工人发脾气,大声呵斥,以至于他们一听说“杨老板”来了便立即跑开,不少经销商也被他这个火暴脾气吓走,错过了合作的机会。

  穷则思变,眼看着同行的生意都越来越红火,急在心里的杨清文不得不调整自己的经营思路,而首先要改的就是他那火暴脾气:一方面,他请来供货商和他们诚心诚意地拉家常谈想法,说服了他们采取先赊材料后提货款的方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另一方面,他第一次买来糖、瓜子、花生等,请来全厂的工人开了个茶话会,一起出主意想办法,改变工厂的现状。

  2001年,在经过8年的跌跌撞撞后,名扬家具厂终于走上了正轨。从学徒到老板,原本只是为了过日子的杨清文,也很快过上了不再为生活发愁的日子,他的工厂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了现在的200多人,而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数字还将扩大到五六百人。不过,也许是对家具这份难以割舍的“情缘”,现在的杨清文仍然“固执”地坚持参与着几乎所有家具产品的设计制作,对回访经销商等活动也必是亲历亲为,“你要是明天和我联系,我就只能在沈阳接受你的采访了,”一直显得都和蔼可亲的老杨在采访的最后又显露出了他骨子中“家长作风”的一面,“要知道不熟悉业务就没有权威性,这一点在什么时候都不会改变的。”

  故事C

  不安现状

  教导主任下海当“老粗”

  主人公——陈晔(香港依瑞克斯国际家私集团总经理)

  在成都众多的家具老板中,陈晔可以说是一个“异类”。因为熟悉这个行业的人都知道,相对于其他行业,家具属科技含量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所以从业人员相对素质偏低,长期以来这不仅成为了制约该行业发展的先天缺陷之一,也成为了一些懂市场的专业人士对其不屑一顾的原因。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末这一家具行业的“暴利时代”即将结束的时候,才跨入这一领域的陈晔却是个不折不扣的高级知识分子。在1979年就考入大学的他在结束了中文系本科的学习后,被分配到了绵阳一所乡镇中学担任语文教师,一干就是10年,并由普通的语文教师提升为了教导主任。“不谦虚地说,以我当时的资历和学历,当校长是指日可待的事情”,陈晔笑着说道,“但就在这个时候,我却辞职了。”

  辞职的原因很简单,陈晔说,就是觉得那个环境太封闭,缺乏挑战性,于是,在一个朋友的介绍下,他来到了成都的一家家具厂从事行政工作。从行政开始,到生产,再到销售,用了5年时间,凭借着善于学习善于总结的特长,陈晔做到了单位中高层领导的职位——公司副总兼销售总经理,而这个时候,他又做出了同样的决定:辞职走人。不过,这次他的理由是为了证明自己能够独当一面。

  “七十二行行行出

状元,我认为没有不好的行业,只有不好的企业”,陈晔说这些话虽然很老土,但却是自己的切身感受,与同行业内那些更多是靠经验起家的竞争对手们比起来,高学历不一定能带来必然的优势,顶多只是学东西快一点,嗅觉更灵敏一些。2005年,在自己当上家具老板的第8年,他再次当机立断,作出了另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自己使用了8年的家具品牌,以香港依瑞克斯内地授权基地的全新面目“亮相”,通过在沿海甚至海外地区设立“信息站”,吸收这些地区企业先进信息,然后将所获信息传递回成都生产基地的方式,既获得了家具最时尚的信息,又避免了在沿海设厂的高成本付出,并凭借着“香港”二字,将所生产的产品直接销往一级市场,从而走出了有别于成都家具传统经营方式的一条新路。

  回过头来再度审视自己接二连三的选择,陈晔说很高兴没留什么遗憾,而对于当初他从教导主任的位子上辞职做家具,当上“大老粗”的决定,那时候很多不能理解的同学朋友现在也都纷纷赞他脑子活、目光准,“其实,我当时真的就是想赌一把,想让自己的生活有些变化,考大学如此,下海也是如此。”

  本报记者尹婷婷摄影谢明刚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