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战略”无疑是2005年影响中国管理界的重要概念,如何能摆脱传统的“红海竞争”,转而过渡到更贴切的“蓝海战略”,是摆在中国企业管理者面前的疑问。
2005年1至11月份,电子百强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57.1亿元,同比下降42%,比上年同期大幅度下滑。电子百强的利润严重下滑也被一些学者看成是中国制造“红海之病”的表现之一。今年1月9日胡锦涛主席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到2020年,中国要建成“创
新型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提高到60%左右,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要提高到2.5%,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南京大学商学院茅宁教授认为,国家提出自主创新的战略,许多企业纷纷提出自己的技术创新路线,力图在技术上实现赶超,这固然是好事,但是他认为,对企业经营来讲,先进的技术只能保证在竞争中比对手成本更低或更具效率,并不一定能够带来消费者价值,也不一定为企业带来利润。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缪荣博士则表示,自主创新走向“蓝海”可以从两个层次理解,一是国家层次,国家提出自主创新战略是有现实背景的,一般可以理解为我国的产品和服务缺少技术含量,附加值低,许多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甚至影响到国家安全。在国家层次上,自主创新的“红海”策略是必不可少的,即必须要积极参加某些关键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加大投入,取得突破,才能摆脱发达国家的封锁和控制。同时,还要实施自主创新的“蓝海”策略,不断为消费者创造新的价值。
茅宁认为,在生产过剩的市场中,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是企业利润的唯一源泉,这需要企业更细微的体察消费者需求,正确把握消费者的价值认知,这也许是更值得我国企业努力的方向。技术上的赶超是硬投入,需要大量的资源,见效慢,竞争激烈,属于“红海策略”;把握消费者的价值认知是软投入,资源消耗少,见效快,完全依靠企业对消费者需求的独特领悟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思想和创意,属于“蓝海策略”。
茅宁以三星为例:三星能用买来的技术创造奇迹,中国企业为什么不行呢?三星的手机以外形取胜,因为这些富有创意的外形贴近消费者,贴近市场,为消费者创造了价值。我国企业需要在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更需要将自主创新推向“蓝海”。
缪荣也表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既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又是认知层面的问题,国家还应该加强认知层面的研究,利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力量对我国某些重点产业实施整合营销,赋予其新的价值和内涵,引导其他国家消费者对我国产品和服务的认知转变,改变我国产品和服务的落后形象。两种策略的配合使用可以使我国的自主创新事半功倍。
二是企业层次,企业层次的自主创新应该尽量利用“蓝海策略”,结合现有的技术,在经营中以消费者的价值认知为导向,不断开创新的业务领域。除非遇到不可逾越的技术瓶颈,否则不必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大规模的技术开发。
本报记者 勾晓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