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切勿逆向调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5日 08:55 中国经济时报

  ■一家之言■刘福垣

  在连续三年GDP10%左右的增长之后,许多人都认为今年的增长速度一定会降到9%以下,而第一季度增长10.2%,使他们大跌眼镜。于是,热的呼声渐起,宏观政策趋紧。而从发展看运行,当前的经济运行根本没有热的迹象。热,只是人们的一种感觉,是心理预期和现实矛盾的产物,是温度计用错了,把华氏当作了摄氏。

  从发展看运行,我国生产方式的转化需要创造几个亿的就业岗位,在没有达到充分就业之前,经济是热不起来的。如果说经济有病也决不是冷热病,而是分配病、发展模式病和增长方式病。一个国家一方面认为产能严重过剩,银行里还有9.8万亿的存差,另一方面又担心经济过热,这是一种不可思议、莫名其妙的逻辑。

  其实,多少年来,经济形势的变化从来也没有符合所谓主流分析师们的认识逻辑。我把他们的认识逻辑概括为八三逻辑。GDP增长在8%左右,物价维持在3%左右,是最理想的运行状态。GDP增长速度低于8%,就是趋冷,高于8%就是趋热;物价低于3%,就产生了通缩压力,高于3%,就要警惕通胀。在这种逻辑指导下,我国的经济不是冷就是热,不是胀,就是缩,几乎没有好日子。

  离开发展看运行,所谓冷热的判断都是人们的感性认识,没有客观标准。按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四户农民至少要减少三户,在15年时间内,平均每年必须创造3500万劳动者的就业岗位。即使加速转变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使单位投资增长的就业岗位是目前的一倍,投资的增长速度也不能低于30%左右,GDP增长速度更不能低于12%左右。农、工两种生产方式的矛盾从三七开向对半开转化的这个历史阶段,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战略决战时期,是压力转化为动力最快的时期,发展和增长的速度都达到了势不可挡的气势。国民经济发展自发的巨大动力已经使政府的调控力量显得比较渺小,市场机制对要素配置的作用已经不可逆转地超过了政府。政府的所谓调控,压也压不下一个百分点,拉也拉不上一个百分点,其影响可能还不如统计误差大。所以这几年才有了政府和市场、中央和地方究竟是谁调控了谁的议论。这是好事,我们应该以平常心对待这种新的压力现象。

  从发展看运行,10%左右的GDP增长速度只不过是带病前进的速度,不是什么高速度。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发展的速度不同,增长的速度是没有可比性的。如果推翻了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和住宅体制这三座大山,产生了消费拉动的发展模式,我国15%左右的增长速度也不会热,也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否则,不仅2020年实现不了全面小康,

和谐社会、现代化都将遥遥无期,而再过60年还是发展中国家。

  在年初,有的人大声疾呼我国有11个行业产能过剩,不过两个月,只剩下5大产能过剩行业。可见对所谓产能过剩根本没有一个客观标准,不过是感性认识而已。而从目前出台的调整措施来看,主要集中在清理违规项目、加强行业规划、严格市场准入、淘汰落后技术、扶优汰劣、上大关小等。这些措施无疑都是正确的。但这与产能过剩与否无关,而是政府日常的管理工作。试问,如果产能不过剩这些措施就可以不要了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结构矛盾,没有总量矛盾,有多少剩余必有多少短缺,产能过剩是一个伪命题。政府没有必要在所谓产能过剩下采取什么措施,而应该在解决短缺的体制障碍上下工夫。在改革严重滞后的条件下,体制改革是最行之有效的调控。例如,改革租、价、税合流

房地产连体流通的住宅流通体制,实行年租制、年税制,住宅的租售价格就会降到目前的三分之一,买得起、租得起的居民就会成倍增加。如果能使农民工转化为城市居民,都能租得起住宅,我国不仅不会有所谓的产能过剩,还要大量出口原材料。

  今年第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增长都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这是多年少有的好兆头,我们难道不应该为此而高兴吗?!对这样的好形势,千万不要念紧箍咒,而应该在运行上顺其自然,把力气用在推翻新三座大山的改革上。这才是理智的选择。

  (作者单位: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