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超市服装遭遇尴尬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3日 11:17 今晚报

  沃尔玛、家乐、家乐福等大型超市都把服装放在卖场显著的位置,可是购物者大都推着购物车绕过服装区。服装区怎么会遭此冷遇?昨天,记者走访了本市几家大型超市,发现了其中的问题。

  消费者:超市服装品质不高

  在某超市,家住白堤路的张女士推着购物车走进了服装区,最终车子仍然空着推出去。本来想买件吊带裙的她告诉记者,超市里实在挑不出她想买的服装。“年轻人的衣服做得肥肥大大,工艺也不是很好,中年装裁得土里土气,老年人的服装尺码又不足。我看了这样的服装,还没考虑价钱,就没了买的念头。”是不是由于进货渠道一般,商品品质有局限?在南开区某超市的服装区,设有一排“李宁”牌的服装,一款T恤由59元降到29元,另一款则由79元降到69元,可记者在李宁专卖店里并没有看到这两款T恤。据服务员介绍,这两款早已过时不再生产了。“买衣服,看的是款式、质地和价钱,但如果款式、质地都不能吸引消费者,那价钱多少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了。”消费者李先生摇着头说。

  商家:服装不是竞争重点

  某超市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超市营销中,服装属于微利商品,不是超市的竞争重点。再说,人们已经习惯了到商场里选购衣服,商场里专业的服务、货比三家的机会等都是超市不能达到的。超市受场地、成本的限制,进货十分有限,大的服装厂商也大都不看好这个市场。“所以我们做得再好,也卖不过商场。”这位负责人说。从现状来看,超市更适合做内衣的市场,因为内衣更方便、实用,更新速度比较快。确实,超市的内衣专区出售的商品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有不少消费者在此挑选商品。

  专家:超市决策不准确

  记者走访几家大型超市看到,服装区的面积几乎占了整个日用区的四分之一甚至更多。也就是说,如果商家闲置了服装区的经营,相当于荒废了超市日用市场的四分之一乃至更多。

南开大学经济学教授贾凤和针对这一现象表示,占超市如此大面积的服装区需要不小的固定成本,如果商家想从中获利又不想付出太大成本是不可能的。造成超市服装商品利益回报不够的原因还应归为超市本身决策不准确:一是目的不清楚,超市的服装区不可能像专业服装商店那样满足顾客特殊需要;二是对象不清楚,超市的总体走向是便利店的发展方向,经营对象是大众,即超市服装的质量和价格的定位应满足大众的需求。

  现在本市部分超市已将周围店面租赁给小店,逐渐形成一个小经济圈。贾教授分析,虽然租赁出的服装小店和超市内服装区的经营模式不同,但是二者的影响是相互的,甚至可以说这样的联合经营对于超市更有利。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