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之春一位朋友来电说,英国《金融时报》记者马利德的一篇报道让人觉得好生“怪异”。他说这篇名为《中国弃“绿色GDP”计划》的短文称,“中国政府在力图抑制经济增长以保护环境之际,中国国家统计局的一位官员表示,已放弃了对国内生产总值(GDP)进行绿色核算的计划”。该官员称,放弃的理由是精确计算不可能。
不可否认,“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复杂多样的国家,要想确保政策的实施,
找出精确衡量地方党政官员工作表现的方法至关重要”。马利德的报道让我们看到了国家统计局与国家环保总局之间的博弈———在围绕是否引入拟议中“绿色GDP”指标的争论中,国家统计局的观点与国家环保总局相互对立。
笔者今天也就此话题向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统计局有关人士询证,双方的老朋友都没有明确答复。我知道他们工作的特点和压力所在,也就没有多问了。事实上,马利德所报道的问题早已有之,如同他的这篇报道所言———3年前,中国领导人便要求国家统计局制定一个“绿色GDP”指标,用以评估地方官员的政绩。目前,中国主要是以经济扩张速度来评估地方官员政绩。
应该说,这3年多来,“绿色GDP”作为一个名词已经深入民心,广大民众无不希望国家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环保,保持维系我们物资与精神家园的“沃野”和“绿色”。不过,这个名词在为数众多的地方官儿心里头究竟有多重的分量恐怕就要大打问号了———我们甚至不难怀疑,一些地方官员压根儿从这个名词萌生的那一天起就考虑如何“扼杀之”、“围剿之”。
“绿色GDP”计划若果真被弃,不能不说将成为一种悲哀!个人以为,造成始噪终弃的原因不仅仅在于操作的技术环节———客观地说,这种考核方式如何量化、如何有效执行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而难度的真正原因恐怕还在于众多地方诸侯的“排斥”心态。
哈耶克说,在荒芜的戈壁中,土灰色的兔子比其它颜色的兔子更容易活下去。他还解释说,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其他颜色的兔子太惹眼,容易撞上猎捕者的枪口。
同样让人感到悲哀的是,中国的官场文化经久弥酣,在笔者接触过的一些官员中,即便一些人一两年还曾为“绿色GDP”叫好,而如今他们也渐渐不愿继续充当鼓手,不愿做“出头鸟”转而成了“绿色GDP”的质疑者。
昨天一个官衔不小的人士这样跟我说,“那么多地方官对‘绿色GDP’半推半就,我们没辙啊。”他的这番话,确实让人无言以对!
(卓珩/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