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政府要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1日 16:36 南方周末

  政府要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

  ———专访温州市公路运输管理处副处长杜成威

  □本报记者赵小剑

  1998、1999两年,温州出租车行业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政府首先拍卖出租车新牌照,其后,在激烈博弈之后,出租司机们买走了老牌照。所有牌照的拥有者都获得了永久性的经营权,而原来的出租车公司经重组之后,成为了协会性质的企业,每月对每辆车收取120元的管理服务费

  记者: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温州出租车业的发展历程?

  杜成威:温州的

出租车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980年代到1990年代初是初级阶段,结合当时城市街道狭窄的特点,温州出租车的车型锁定在车型较小、仅作代步工具的菲亚特上。第二个时期是富康时代。1990年代初温州的城市建设初具规模,老款菲亚特已不适合老百姓的出行需求。1994年,温州市政府提出车辆更新,开始逐渐淘汰老款菲亚特。从2001年开始,温州开始进行第三代出租车的更新,现在分为四种颜色,六个标准。

  温州出租车最大的革命性变化发生在1998年。1998年以前,温州的出租车经营模式属于现在全国比较普遍的模式———通过审批,政府将出租车经营权批给出租车公司,由个人自

购车辆,承包经营,并向公司缴纳承包费。

  当时我们考虑到这种模式已经不适合经济的发展。主要原因之一是产权不清,纠纷比较多。出租车产权可分成经营权、车辆所有权和使用权这三种权利,在1998年以前,经营权是国家批给企业的,车辆的所有权是个人的,由个人使用,三权是分立的。稍有风吹草动,比如油价上涨、驾驶员收益下降等等,公司与个人的矛盾就会恶化。

  温州市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决心理清出租车的产权关系。在1998年,市政府决定对新投放的出租车牌照进行拍卖,通过拍卖,将三权统一起来,消除公司与司机的根本矛盾。1998年的车牌拍卖相当成功,当时拍卖了300张牌照,平均价格为68.05万元。当时温州存量出租车为3029辆,加上新拍卖的,一共3329辆。当时温州共有81家出租汽车公司。

  参加拍卖的300辆出租车获得了永久性的经营权,我们在文件上称为“长期有效”,实际上就是永久经营权。这个时候,出租车公司和司机都很关心,以前老车的牌照,政府将如何处理。我们经过反复研究,最后决定,将以前的3029辆出租车通过一次性买断的方法厘清产权,使三权合一,从根本上解决出租车行业的不稳定因素。

  虽然政府法规规定出租车牌照不允许交易,但实际上私下交易的市场已经形成,据我们了解,当时老车牌私下的交易价格实际已经达到了40多万元。政府当时的思路一是承认现实,二是让利于民,于是在1999年推出政策———对于每辆老车,政府收取3万元的费用后,发给永久性的经营牌照,公司或者个人都允许购买。

  我们的政策要求在1999年12月1日到1999年底之间,完成牌照购买,逾期将等待今后政策调整时再处理。当时出租车司机购买牌照非常踊跃,排队到我们公路运输管理处来买牌照,他们非常感谢政府以如此低的价格出售永久性的经营牌照。

  记者:那么牌照是公司买得多还是个人买得多?

  杜成威:这中间有很多曲折。实际上温州的老出租车牌照最后都是由个人买走了。当时公司也想出面买,但是由于公司拥有较多的车辆,像一些国有企业都拥有数百辆出租车,不可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买,只能买几个或者几十个。但是企业不能只买其中的几个或几十个,因为如果这样,被企业买走牌照的司机是不会同意的,所有的司机都想自己买。这样,企业与个人之间就形成了利益再分配群体间两种力量的激烈对抗。

  于是,公司找到我们政府。我们就告诉公司,你要买也可以,但是你要把以前那么多年向司机收取的承包费退给个人。对于公司来讲,一下子拿出那么多钱是不现实的。在不同利益群体的角力中,司机还是占优势的,因为他们人数多,有3000多个车主,而公司只有81家。司机们把公司经理围在办公室里不让他们回家吃饭。

  最后还是公司让步了,先是有几个公司妥协,之后,就像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一样,公司全撤退了。在这场博弈中,公司退出了市场。

  记者:在这场博弈中,政府的态度是怎样的?

  杜成威:我们知道这是一场博弈,我们的想法是不干预,要求它自我平衡。经营权是一块肥肉,我们不能说给个人还是给企业。当初,我们批出去的时候是给公司了,但是后来的事实是由个人经营,应该说公司是拿着政府发给它的金饭碗不断地向驾驶员收租。从公司的角度来讲,他们很想把金饭碗保下去,从我们政府的角度来讲,就是想砸掉公司的金饭碗。公司实际上是在无偿占用政府给它的宝贵资源获取收益,而政府也没有得到好处,政府不想再当冤大头了。从社会的舆论压力来讲,也是偏向司机的。司机自己花钱买车,自己开车,很辛苦的。而且将来公司和司机出现各种纠纷,又要政府出面解决,所以政府当时下定决心一定要理清这种关系。

  记者:政府当时没有受到出租车公司这样的大利益集团的游说吗?

  杜成威:当然有了。当时公司也是组织起来,找政府,找我们公管处,最后政府还是顶住了压力。论人数,司机还是大多数的。政府还是要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不能代表少数人的利益。

  记者:司机获得牌照后,政府如何对他们进行管理呢?以前政府只需要面对81家公司,而现在需要面对3000多名司机,运营中间不会出现各种服务质量问题吗?

  杜成威:后来我们选择了一条中间道路,也就是让公司继续存在,但是我们鼓励公司间兼并重组。1999年以后81家公司重组变成了43家公司,他们的主要业务就是为温州3329辆出租车提供服务,也就是相当于中介,传递政府的政令、法规和要求,相当于协会性质。

  这些公司每月对每辆车收取120元的管理服务费。这和公司以前的收入可谓天差地别。改革之前,有的公司收司机份钱会达到4000元左右,押金10多万元,公司的利润是非常高的,属于暴利。

  记者:据我所知,目前温州的出租车牌照达到120万左右,你认为这个价格合理吗?

  杜成威:从温州的运营情况看,出租车还是属于盈利状态的。温州现在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获得牌照的个人将车子通过中介承包出去,一个月可以获得7000元的收入;还有一种模式是个人在获得牌照后聘请驾驶员来开,聘一班、两班、三班的都有,平均一班每天向驾驶员收100元左右,刨去费用,车主一个月也有七八千元的收入。被聘的驾驶员的收入一个月在2000元左右,工作也是比较辛苦的。

  由于温州的出租车牌照是永久性的,所以也就具备了保值和增值的功能。人家愿意投入120万元买牌照,他不是算什么时候能把这笔钱收回来,而是计算投资于出租车牌照与把笔钱放在银行生利息相比,哪个增值更快。如果放在银行只有两三厘的利息,而投资于出租车有七八厘的利息,那么他就愿意投资于出租车。将来他不愿意做出租车这一行了,他马上可以转手卖掉,还可以获得投资收益。所以投资人还是觉得有利可图的。

  记者:目前来看,温州的做法对于出租车服务质量有何影响?

  杜成威:我们也去过不少地方考察,应该来讲,目前服务质量最好的地方是上海。上海的模式正好是和温州相反的,是政府把牌照批给企业,企业出资购买车辆,然后再聘用驾驶员来开车,所以它驾驶员的队伍很好管理,服务水平也很不错。

  对于温州来讲,最难的就是对驾驶员管理这一块,我们的驾驶员素质也是参差不齐,但还是比较服从管理的。现在,我们对驾驶员的要求还是比较严格,有100个人来考试,估计只有十几个人能金榜题名。这是我们在出租车行业提出“打造服务质量的金质名片”,提高驾驶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

  记者:看起来,温州的出租车牌照是高竞争性的,通过竞拍取得牌照,那么有没有设计牌照退出市场的通道呢?

  杜成威:牌照退出市场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限定牌照年限,通过政府行政干预进行强制性退出,比如五年、八年、十年等等。另外一种退出是通过市场来退出。我个人认为,前者可适用于行政审批的出租车,但年限不宜过长。

  对于经营权拍卖的最好给予永久性经营权,这种永久性经营权让投资者吃上定心丸,可以放心大胆地去经营,不用太多的考虑当前的投资成本几时能回收,靠市场调节退出。

  记者:目前大家对于出租车行业讨论比较多的一个话题是总量控制,你认为对于出租车数量进行总量控制有必要吗?

  杜成威:完全有必要。有许多地方就是因为对于出租车总量控制不当,导致出租车运力过多,空驶率过高,以至影响了司机的收入。总量控制要经过非常科学的测算,不能拍拍脑袋,想投多少就投多少。这是一个市场培育最关键的要点所在。

  不进行总量控制完全靠市场竞争,从当前国内形势分析我看行不通,出租车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出租车行业中的从业人员总体而言是一个弱势群体,让弱势群体展开竞争,本身就是一种不人道的做法,也不是构建

和谐社会的做法。最后我想说一句,温州模式在温州行得通,并不一定说在全国也都行,各地方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