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首届豫商大会”将在河南省隆重召开。届时,国内外众多河南籍的商业巨子将汇聚河南,共商发展大计,将“豫商”的口号重新叫响。在豫商淡出国人视野许多年后的今天,在中国商文化的发源地河南,重新扬起“豫商复兴”的大旗,其意义不言而喻。(见《中国青年报》2006年5月5日报道)
此前的2月7日,厦门市已举行了首届“闽商聚厦门”活动。(见2006年2月8日《厦
门日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亲不亲,故乡人”……即便是今天,人们仍然难以忘怀那深厚的“乡土情结”。于是,现在的各级政府就纷纷利用“乡土情结”举行类似招商等活动,温商、湖商、浙商、豫商、闽商等以祖籍来命名的团体相继出现。
然而,这种“乡土情结”,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也必将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首先“乡土情结”带有明显的排外性,可能将更多的经济发展机遇排斥在外。政府部门如此大张旗鼓地以祖籍来划分商业团体,将投资者人为地分裂开来,给外人的印象就是对小团体利益的额外保护和对外来新鲜血液的天然排斥,给人留下此地投资环境并不平等的不良印象。同时,浓厚的“乡土情结”使得政府在组织招商等活动时选择范围大大缩小,仅仅局限于某一特定群体,例如河南就只选择河南籍的商业巨子,这难免会让本是“优中选优”的活动变成“矬子里拔大个儿”,很难保证整体质量。
倡导“乡土情结”,易在社会上形成拉帮结伙的不良风气。现在先后出现了浙商、豫商、闽商等,那接下去每个省的各市、各县是否都会按此进一步细化呢?久而久之,这种攀亲结派的风气就会成为自然,可能会进一步助长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宗族情结”、“家族情结”……当这“乡土情结”掺杂进宗族、血缘的因素时,可能使得本已逐渐淡化的不同宗族、姓氏之间固有的矛盾重新显化,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和经济的发展。
同时,“乡土情结”还是跨文化经营能力形成的大敌。政府以“乡土情结”为诱饵,钓上来的“大鱼”也难免会带有浓厚的“乡土情结”。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单一的文化结构被多元的文化结构所取代已成为一种趋势,要将企业做大,必须具备跨文化经营的能力。也就是说,当代企业需要的是团队精神,而不是宗派山头。作为企业,不打破“乡土情结”,就会在“乡土”中萎缩。企业无法做大做强,当地经济的发展自然也就可能成为泡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一个真正负责任的企业家投资时,考虑得更多的是平等的投资环境和可能带来的商业利益,而不是“乡土情结”。而作为政府部门,只要敞开博大的胸怀,去吸纳国内外各地的商业巨子,在继承优秀传统地域文化的同时,不断融合外来文化,才能促使社会经济的更进一步发展。倘若政府部门仍然抱着狭隘的“乡土情结”不放,让企业家们都“拉帮结伙”,那这就会像无形的枷锁一样,拖住经济发展的后腿,成为社会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可让人感到遗憾的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如今不仅不帮助人们转变观念,反而大张旗鼓地利用“乡土情结”来进行招商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而起到了“倡导”的作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别再用“乡土情结”逼企业家们“拉帮结伙”啦!你们需要做的,只是创建一个服务型的政府,为企业家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就可以啦!毛天祥
(金陵/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