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道门槛绊得风电产业步履蹒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09日 08:53 经济参考报 | |||||||||
我国风能蕴藏量巨大,开发起步较早。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受政策法规等四道门槛制约,我国风力发电规模小,发展慢,技术落后,甚至被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远远甩在后面。 装机总量126万千瓦不及印度一年增量
我国是风能大国。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等专家介绍说,初步测算我国陆上离地面10米高度层的风能资源储量约为32.26亿千瓦,其中可开发2.53亿千瓦。此外,近海区域离海面10米高度层的风能储量为7.5亿千瓦。 内蒙古、新疆等省区蓄积着我国大部分的风能,因草原、戈壁面积广阔,两地可开发的风能储量约占全国80%。新疆的达坂城、小草湖以及内蒙古辉腾锡勒、克什克腾等地均为著名的风区,建设风电场的条件优越。 新中国开发风能起步较早,上世纪70年代起陆续兴建了一些小型风电场。近年来随着电力瓶颈突显,国电、鲁能、华电等大型能源企业纷纷闻“风”而动,跑马圈“风”。然而到2005年底,国内十五个省区虽已兴建风电场61处,总装机容量却只有126万千瓦。与此同时,2005年底全国电力总装机量已突破5亿千瓦。 近年来国外风电产业飞速发展。2005年全球风能发电总装机容量5932.2万千瓦,比2004年增长25%,德国、西班牙、美国分别以1842.8万千瓦、1002.7万千瓦、914.9万千瓦居前三位,印度则以443万千瓦位居亚洲第一。2005年印度净增风电装机容量143万千瓦,我国则仅增加49.8万千瓦。去年印度的增量比我国的风电装机总量还多。 作为我国风能开发较早的省区,2005年内蒙古已建的风电装机容量仅为17万千瓦,与蕴藏量相比,如九牛一毛;新疆也只有18万千瓦,巨大的能量只能每天白白随风飘逝。 四道门槛制约风电产业发展 总体分析,我国风电发展道路上,主要有四道门槛。 首先,是来自政策法规上的制约。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说,风电开发项目前期投入大、电价高,在起步阶段由政府扶持是世界通行的做法。我国风电行业早就希望国家尽早出台对风电入网、风电价格等问题具有可操作性的法规,但我国2006年初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对此问题的规定依然模糊不清,令业界大失所望。 这部法律仅规定了制定和调整可再生能源电价的指导原则,无实施细则,与国外的同类法规相比缺乏可操作性。国家发改委2006年1月4日印发的[发改价格(2006)7号文件],虽欲进行补充说明,但却删除了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应高于常规能源发电项目的平均投资回报率的原则,更挫伤了投资者的热情。 其次,上网电价人为压低,风电投资如同“鸡肋”。眼下,国内不少决策者误将风电产业发展慢归咎于风电电价太高,于是利用行政手段强行将风电上网价格压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风电特许权项目。国家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于午铭等专家分析说,2002年以来,我国先后启动了8个风电特许权项目,共计135万千瓦。特许权项目实行最低电价竞标制,企业为竞标只得将电价一压再压,上网电价每千瓦时在0.42元至0.52元之间,甚至低于常规电价,而实际成本却在0.6元左右,致使已建的风力发电项目普遍亏损。受此影响,原本风能丰富的广东等省区近年未上马新的风电项目。 其三,电网企业把持“大门”,风电入网须看“脸色”。据施鹏飞等专家及一些风电场的负责人介绍,当前,我国风电的主体是并网式机组,如无电网支持,风电产业难以发展。但按照现行政策,风电项目的审批核准必须要报送接入电力系统的协议,电网公司对风电项目能否成立具有否决权,也就是说,我国风电发展速度将取决于电网允许风电场接入的容量,这严重影响了风电产业的正常发展。 其四,已建项目评估缺位,行业内部相互封锁。记者在新疆风能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北方联合电力股份公司等企业采访了解到,我国至今尚未建立风能开发项目建设后的评估机制。全国已建61处风电场,每一处的风能勘测及机组运行数据等都非常宝贵,新建风电场时可作为参照依据。然而,各风电企业之间却相互封锁数据,造成每个风电场建设之初都需从头开始测风,经过各种假设推导计算,得出一些尚需要实践检验的预计数据作为建设依据,造成人力、财力的极大浪费,投资风险陡增。 加快体制破冰风电才能“顺风直上” 专家们预计,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进步和风电规模的扩大,5年后德国、美国等地的风电成本将全面接近火电的水平。但按照我国已公布的目标,风力发电规模在2020年达到3000万千瓦时,风电成本才能接近常规电源,以此计算我国未来年均需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80万千瓦。 然而,我国目前连风电产业链尚未形成,风电机组的研究制造核心技术仍在攻坚阶段。据我国最大的风电机组生产厂——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陈小海介绍,当前国外风电机组功率已普遍达到兆瓦级,主流机组功率在1.5兆瓦至3兆瓦左右。但国产主流机组仍落后国际潮流一个数量级,故障率高,导致我国2005年兴建的风电机组72%以上需要进口,高昂的价格使风电成本居高不下。 我国不仅风电机组研发和产业化的进展缓慢,风电场运行管理公司、风电检测、认证和设计咨询等行业也未形成气候。如果风电机组、电价、入网等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相关政策法规近期难以明晰,我国风电产业的前景很不乐观。 专家建议,首先要提高风电场建设决策透明度,细化相关法规实施细则,使相关法规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要为风能开发提供国家支持,扭转风电开发“赔本赚吆喝”的状况;当前我国风电发展成本偏高,根源在于风电设备大部分需要从外国进口,价格高昂,国家应加大对风力发电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施行风电保护电价或给予企业特殊补贴,在当前风电装机容量小的情况下,将电价差在全国分摊,培育稳定的市场。 本报记者:任会斌 张鸿墀 刘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