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借“产业整合”驱逐民企?“新国有化”掀大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08日 17:16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宏观调控政策、国企的市场垄断力量,两者正在成为国企借以收编、关停、挤压或阻禁民企的路径吗?

  有专家认为,不可能出现“新国有化”,但促使整体产业结构升级需“刮骨疗毒”

  周福仁的西洋集团是辽宁省最大的民营企业。对这位福布斯富豪榜上的东北首富来
说,他的财技看来简单,就是赶在别人前面进入国有垄断行业。1988年,还是辽宁海城农民的周福仁成功地进入了当时还垄断在国有企业手里的镁矿及其下游的耐火材料行业,大获成功,由此掘到了第一桶金;10年之后的1998年,周福仁再次进入一个国有垄断行业化肥业,再获成功。但是这一次想进入钢铁业,周福仁并没有成功。2005年夏天,距离他花费3亿元人民币从美国购买2030轧机已经过去4年,他的那些当时称得上国内最先进的设备至今还静静地躺在海关。

  “五一”长假前不久,一场由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主办的“民营企业投资与发展论坛”(下简称“北大论坛”),意想不到地成了民企老板与学者向国有企业开炮的“批判大会”。据报道,论坛的激烈程度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例如国务院研究室公交贸易司司长陈全生细数国企的“大家拿机制”、“寄生机制”,以及民企老板、慧聪国际资讯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凡生的“不道德经济”之说,等等。

  在中国林林总总的公开论坛上,“公然攻击”国企的声音绝不是今天才发出来的,事实上,这种声音几乎从一开始就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进程。但是,此一时彼一时,在这场“北大论坛”上,据报道,“发言人如此坦率直言且真情流露,台上台下如此自然的互动”,绝不仅仅是针对国企本身的制度问题,也并非因为民企老板钱挣多了,以致声音大了,腰板硬了。

  这是由“新国有化”而掀起的轩然大波。不少民营企业老板认为,宏观调控政策、国企的市场垄断力量,两者正在成为国企借以“反扑”,收编、关停、挤压或阻禁民企的路径。这种逆转让不少民企老板始料未及,也让他们不敢掉以轻心。

  几乎与这次“北大论坛”召开同时,《经济观察报》刊登了一组系列报道,以“新国有化———一盘没有下完的棋”这样刺激眼球的标题,报道了中国钢铁、石油、煤炭和化工领域出现从“新国有化”的形势大逆转。

  央企占GDP总量上升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过去数年里被国企收编的民企,包括宁波建龙钢铁有限公司、江苏铁本钢铁,另外河北冶金行业的46个会员中,12个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的状态,曾经向民企开启的钢铁业大门正在慢慢地关上。民营加油站的数量占行业的比例从1998年的60%,下降到现在的不足25%。

  与此同时,全国的乡镇煤矿比例也从2003年的37%下降到21%,国有重点煤矿与国有地方煤矿的比例,则从原本的47%上升到67%。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国企的市场垄断力量,成为国企借以收编、关停、挤压或阻禁民企的路径。合理的解释是,中央政策所公布的出发点并非针对民企,不过,客观效果难以避免地偏向具有规模优势的国企。

  报道说,2004年至2005年间,中央企业占GDP(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增加近1%,从9.9%提高到10.8%。

  从民企角度看,国营企业受惠于国家的产业政策,两大国有企业中石油与中石化以抢占加油站和断油的手段,来最大程度地控制国内石油市场份额。一句话———即竞争不公平,以大欺小。

  春天的信号发出来了,但春天没来?

  “北大论坛”上,有民企老板说,中央和国务院刚刚在一年前颁布了“非公经济36条”,这份被认为是民企春天信号的中央文件里,国务院对包括金融服务业、城市基础设施等行业在内的五大垄断行业放宽了市场准入限制,并提出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完善对非公经济的社会服务,保障非公经济的合法权益等民企渴盼已久的内容。“非公36条”的核心是国企民企公平待遇,平等竞争,其主张来源于2002年党的十六届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的经济发展”的精神。但在这一春天的信号之后,春天却没有来,这是我们广大民企始料未及的。

  改革的艰难旅程

  为民企鸣不平的声音,也来自专家群体。据报道,在“北大论坛”上,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前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保育钧言辞激烈指控:“……排斥民间资本的进入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用陈旧的意识形态维护垄断利益,这是当前的主要阻力。”

  事实上,在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涉及到中国意识形态与体制转型。自2004年开始的“改革/反思改革”大辩论,其直接导因正是由于“明星民营企业家”顾雏军被揭出经济犯罪的嫌疑。

  民营经济的成绩代表中国推行改革开放的成就。同样的,民营经济发展的急缓也是中国政府改革意志的风向标。如果民企感觉到危机重重,其中的信号似乎是:改革步伐不稳。

  保育钧在今年“两会”前后接受网络媒体访问时曾经直率地说过,民企发展的阻力为什么没有人批判呢?政府的领导多数是国有企业出来的,所以他们现在一谈起来,对国有企业情有独钟,对私营企业非常陌生,甚至有隔阂。

  民企抬出“效率”和“竞争力”两大撒手锏

  近年来,民企一个接一个成功在境外上市,中国民企制造的鞋子、领带、家电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份额的不断加大,民营经济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高达49.7%,民企纳税占全国税收的比重从2000年的3.3%到2005年的8.7%,在当前,全国有100多位民营企业家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协中参政议政,民企老板已经早已从“边缘”变成“主流”。

  然而,“北大论坛”现场气氛传递的是另一种信号,民企老板炮火齐发的后面,不是洋洋得意,而当前宏观调控形势给予他们的不安全感,其中恐怕也包含对《经济观察报》所报道的“形势扭转”的不可置信。

  据媒体报道,“北大论坛”台上台下的争辩中,民企最常抬出的两面旗帜是“效率”和“竞争力”。因为这确实是民营经济最大的优势。

  在香港上市的慧聪国际资讯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凡生提醒说,现在中国遭外国实施反倾销制裁的商品———皮鞋、领带、电器,都是民企生产的,说明民企竞争力强过外国的企业。相比之下,国企在国际赛场上可拿不出如此成绩。

  然而,以“效率”和“竞争力”来为民营经济大声疾呼,这和民企面临的社会公众的意识形态质疑不一定有所交集。在石油和煤矿等垄断行业里,民企经常被诟病为不守法、短线操作、投机,此时此刻,民营经济的支持者放目四望,感觉找不到有力的支持。

  未来发展,有喜有忧

  在谈到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时,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单忠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给了“有喜有忧”的评价。所“忧”,指的是民企尚未摆脱的内部问题如一股独大、好大喜功、不广泛引进人才等,以及中国社会整体环境对民企的不友善。

  但单忠东不同意所谓“新国有化”之说,认为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已不可能走回头路。他说:“民企老板发泄闷气,也表现中国政治开放的一面。”

  单忠东说,在今年“两会”期间与“两会”之后,中国最高领导人明确表明了毫不动摇推进改革的态度,改革与反思改革的争议随之暂告一段落。然而,为时一年多的争议再一次提醒了国内与国外人士,改革开放在中国并非理所当然,各方阻力仍然很大,在这一点上,处在风口浪尖的民企老板,肯定不会掉以轻心。

  持不同意见的专家认为,不可能出现“新国有化”,但在讲求“和谐发展”的大环境下,资源消耗型的行业,其进入门槛一定会提高,这将促使整体的产业结构升级,“刮骨疗毒”不一定只是针对民企,只不过民企数量多,容易造成问题都出在民企身上的不正确看法。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