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揭开“点花成金”的秘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08日 14:53 经济参考报

  走进肯尼亚玫瑰农场

  

揭开“点花成金”的秘密

  在肯尼亚人心目中,玫瑰是在田野中生长的“金子”。本报记者 谢环驰 摄

  荷兰

阿姆斯特丹的花市每卖出10枝玫瑰花就有一枝来自肯尼亚东非大裂谷谷底。在肯尼亚人心目中,玫瑰是在田野中生长的“金子”。

  为了探寻肯尼亚人“点花成金”的秘密,记者近日来到占地80公顷的裂谷农场。这座农场坐落在赤道附近的奈瓦沙湖边,海拔1500米,四季如春。两层楼高的白色塑钢温室大棚连绵成片,一眼望不到尽头。棚外看不到一枝玫瑰,棚内则是数万枝玫瑰的海洋。

  为了不吸引昆虫和延长花期,所有商业种植玫瑰在育种时都被去除了香气。因此在裂谷农场的温棚,虽然置身于数万枝玫瑰花中,却只能闻到淡淡的清香。

  裂谷农场经理利文斯通说,和肯尼亚其他花卉公司一样,这里完全使用温棚种植鲜切花,因为温棚生产是保证鲜切花质量的关键。他说,露天生长的玫瑰被雨水打湿后,阳光直射会在娇嫩的花瓣上留下好像被灼伤一样的黑斑,这样的玫瑰花是无法进入欧盟这个世界最大的鲜花消费市场的。

  这位经理介绍说,温棚分很多种,其中最先进的采用了计算机控制,是真正的“鼠标农业”。这些温棚里安装着百叶箱,可将温度和湿度等数据传输到控制室的计算机,计算机每天根据这些数据“发号施令”。中午太阳直射、温度过高时,温棚的电扇和顶窗会自动开启通风;预先设定的施肥时间一到,经过稀释的肥料便通过土壤滴灌系统进入所有玫瑰的根系。在这样的温棚,每平方米每年可以收获220至240枝玫瑰花,是露天种植量的一倍。

  在温棚里,每天都有新的玫瑰花骨朵长出,每天都需要不停地收割。裂谷农场的玫瑰收割从当地时间每天早上7点开始。为了不被玫瑰刺伤,花农把身体严严实实地“包扎”起来,并戴上特制手套。花农每采满4打玫瑰,就把它们放上自动传输带送到大棚外,由等在那里的工人用推车推进加工厂。在加工厂,玫瑰被分门别类地(裂谷农场所属谢尔集团种植了10个品种的玫瑰)储藏在7摄氏度的仓库里冷却,等待着被去叶、去刺、切割和包装。

  高科技育种和种植技术使玫瑰成为所有鲜切花中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的品种,先进的冷链保鲜运输技术和高效快捷的物流业则是肯尼亚鲜切花行销欧洲的另一个秘密武器。鲜花的生命期有限,停留在花农手中的时间越短,留给消费者的花期就越长。

  玫瑰经去叶、去刺等加工后,按照欧盟市场要求每16枝或12枝装盒,再放进2摄氏度的冷库保鲜,紧接着就被集装箱卡车运往内罗毕肯雅塔国际机场。谢尔集团每天要动用6辆集装箱卡车往返两次将当天采摘的140万枝玫瑰运往内罗毕,再通过荷兰航空公司每周5次的鲜花包机运往阿姆斯特丹花市,并从那里分销到世界各地。

  内罗毕与阿姆斯特丹之间的飞行距离长达8个小时,但一枝早上7点采摘的玫瑰,次日早晨就能抵达阿姆斯特丹花市,4天之内便可到达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手中。这些玫瑰被消费者带回家后,还可继续盛开14天之久。

  在肯尼亚,像裂谷农场这样的花卉温棚多达4000公顷,近1/10的肯尼亚人依靠玫瑰产业为生。玫瑰和其他鲜切花出口每年为肯尼亚创汇30亿美元,现已成为肯尼亚第二大外汇来源。据肯尼亚鲜切花管理委员会的数字,肯尼亚已跃居世界第三大花卉出口国,是欧盟最大的鲜切花进口国,占有欧盟鲜切花市场31%的份额。

  肯尼亚玫瑰开遍世界,由此带来的效益也让千千万万肯尼亚花农摆脱贫困,拥有了玫瑰般的“美丽人生”。


 本报记者 章苒 薛群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