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大学生就业“力”调查-2:新“读书无用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08日 11:10 燕赵都市报

  “大学生起薪不如农民工”、“大学生零工资就业”、“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问题”……在大学毕业生集中招聘的时期,这些观点频频见诸媒体。据一项调查显示,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许多人认为“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甚至有近三成的受访者认为,起薪太低会降低民众教育投入热情,促成新“读书无用论”的抬头。

  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个不争的事实,然而,我们是否真的就可以因此而得出“读书无
用”的判断?

  专业与现实难相通———“考霸”的无奈

  在省内某高校读大四的小范一直都很郁闷,不愿意回宿舍。因为除了她,宿舍里住的那几位都是教育系的学生,从大一开始,这些室友们就都在“发奋读书”,考各种证书、过各种学科的级考、考研,最后还要不停地考公务员,成为了被同学们戏称的“考霸”。

  “我一回去她们就抱怨,说我轻闲。”小范说,其实室友们这么努力用功、考这考那,都是为了毕业时能够比较顺利地就业,“因为这个专业的学生不好找工作。当老师吧,又不是学师范的,没优势。找别的工作吧,与其他专业相比就更没什么专业特长可言了,没办法,只能走考研或进修其他证书来增加就业砝码。”

  在小范看来,这些“考霸”们真的是挺无奈的,如今学校里很多专业的学生都有这样的危机感,“学的专业在社会上不吃香,甚至干脆根本就用不着,多愁啊。”

  东北财大毕业生小安说,现在到人才市场上去看看,招聘的岗位对专业的要求都很强,学校只要师范类的毕业生,工程类、电子类等也都要求专业对口,可学校里很多专业都是那种理论性强、“万金油”型的,说起来好听,其实没什么实际技能,比如经济学、教育、中文等,如果不搞研究,那么出路就只有搞文秘、宣传等。而事实上,现在企业需要的是技术性、操作性人才,所以找工作就比较难一些,“当营销员又不甘心、干体力活又觉得掉价,那就只好曲线救国,不得不当考霸。”

  目前正在某校读“专接本”经贸外语的小丽一提起上课,就有点头疼,她说学校安排的课程大部分都没有用,学专业完全得靠自己去钻。而读新闻专业的慧儿则表示,现在她们学习的课本和课程更新得太慢,跟十来年前师兄师姐们学的差不多,而且,经过实习后她发现,现实的新闻采访写作与实际相差太远。“学的那些东西基本上都用不到,或者说不实用,都得在工作过程中从头学。”

  据河北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刘老师了解,某种程度上,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错位”,因此相比之下,那些与企业离得比较近的技术性、操作性的专业更受欢迎,特别是一些针对性强的专科生,反而更容易找到工作。

  读书与实践难衔接———“经验”的困扰

  “在人才招聘会上,企业打出的招聘条件都要求有工作经验者优先,可我们学生哪来的工作经验呢!”石家庄经济学院法律系的毕业生小王说,她参加过很多招聘会,发现用人单位非常看重工作经验,这一点似乎比学历更重要。

  小王说,像他们这些学法律的,如果毕业后想从事本专业,经验就更为重要,“即使有律师事务所愿意要你,开始的时候也只能实习,打打下手,准备准备材料,跟着其他有律师证的律师学习,一个月只能挣200多块钱。”可是小王说,大部分学生还是愿意从事所学专业的,毕竟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可就是‘经验’的门槛比较高,毕业后的一段时间还必须得耐得住,为自己的‘经验’而努力。”

  慧儿也表示,她在求职过程中发现,很多新闻单位都要求应聘者有两到三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招进来就能用,那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据慧儿讲,很多单位认为大学生们只知死读书、动手能力综合能力较差,再加上一些专业课程设置和现实社会的要求出现偏差,所以用人单位都不愿意当“培训基地”,招了人却不能用,等培养得差不多了,又跑到别的单位甚至是竞争对手那去了。“大学生就业难,很大程度上也有这些因素,有的时候甚至比不过那些有经验的下岗人员。”

  “对于大学生来说,实习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河北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刘老师认为,现在越来越多的单位都要求应聘者有实际工作经验,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工作经验得来的重要途径就是实习,而实习从本质上说,也是学生从上学到就业的一个缓冲,“现在,各高校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尽量给学生留出实习的时间。”据刘老师说,有些专业甚至可以从大二大三就开始实习。

  虽然“经验”是困扰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从学校的课程设置来说,似乎并没有将“实习”列入非常重要的环节当中。“学校根本没有专门安排实习的时间,我们也只能利用假期,或者大四后半学期,专业课不多时自己去找实习单位。”慧儿说,寒暑假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而且很零散,学不了什么,大四后半学期,要写毕业论文还要忙着找工作,实习也不踏实。自己找实习单位困难也挺大。“而且,平时上课,也很少有实践的机会。”而小王说,他们学校一般只给一个月的实习时间,可这点时间对于法律专业来讲,实在是太少了。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突出矛盾是毕业生的技能构建和市场需求还有一定的差别,普遍存在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实际工作能力与就业岗位衔接不上的问题。而通过实习,可以达到双方之间的磨合,同时企业也可借此考察学生,是个双赢的途径。日前,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所做的一项关于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的缺乏了解”成为困扰毕业生(45.47%)和在校大学生(41.45%)求职的首要因素。而实际上,企业表现得比学生更焦虑,56.3%的用人单位迫切希望求职者对自己将要从事的岗位知识有充分的了解。除此之外,“对社会缺乏了解”是招聘单位对毕业生的第二大不满。“长期深入到企业实习”是当前大学生认为最应该提供的就业指导形式,比例为52.37%。

  读书无用PK读无用书———“回炉”的启示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古语如今却正因“大学生就业难”而遭遇现实的冲击,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或者超低工资就业正激起一轮新的“读书无用论”,甚至一些地区的贫困学生“告别”了高考,因为即使将来考上了大学,花了高昂的学费读完大学,面对的还可能是失业,无法摆脱贫困。

  然而,面对这种现状,也有教育专家指出,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社会不再需要大学生,而是“人才供给”结构出了问题,一方面是东西部结构问题,大学生们都拼命往东部发达地区挤,而西部却处于人才缺乏的状态;另一方面是“专业”方面,目前社会职位需求以技能型为主,而大学生们恰恰是有理论乏技能,因此,有人提出,在目前,解决“产销脱节”才是大学生就业最基本的问题。

  “学习结束后,我想我可以胜任一个软件工程师的工作,拿到3000-4000元的月薪。”应届大学毕业生王银平说到,“5个月的训练参加完2个月后,我和3位同学参加了华为公司软件工程师的面试,已经通过4轮笔试和面试了,即使被录用,我们也暂时不能接受,因为,我们还要完成后面的学习。我终于有能力找到自己期望的职业生涯的开始了。”像小王一样参加T-pet训练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已有200多名,来自北京、上海、广州、陕西、河南、内蒙古、山西等地。而这也正是他们自己解决“产销脱节”的一种行动,“我们所学的知识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就不能被动等待,在学校理论课程的基础上主动学习用人单位或者自己期望的职业生涯所需要的技能,才是最应该做的。”

  和王银平一样行动的,还有来这里参加导游资格证考试培训班的30多名学生,他们全部是哈尔滨市一些大专院校旅游专业的大学生,有在读的,也有已经就业的。这些大学生“回炉”学习,给自己也给高校们上了一堂“操作课”。

  “虽然我们同学当中还没有专门‘回炉’学习的,但不少人在工作的过程中都在恶补实践课,甚至学习技校学生的操作课。我是学经济理论的,可现在也在工作中努力学习营销学。”已经在北京某公司工作的小安说,对于大学生来讲,就业应该有自己的规划,从上学开始就可以有目的地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多利用课余时间与社会接触。

  对于一些大学生起点工资比较低的现状,小安说,这只是短期现象。用人单位对没有什么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开出高工资,存在一定风险,因此需要一段时间对人才进行了解,然后再确定是否为他加薪。如果一个大学生见习期工资是1000元的话,见习期满后通常会升至1200元到1500元,并会逐年提高。而三到五年后,假如能在某项技术或某一领域中独当一面,收入会更高。文案秘书之类的工作虽然工资相对较低,但是,如果能兼顾财务、法律事务、会计等工作,那么工资就可能会高很多。所以,大学生要注重多方面技能的培养。“对于理工类的学生来说,不要怕掉价,完全可以兼修职业技校学生学习的实际操作技能。”

  而除了大学生的“自救”行为以外,对于大学生就业难,高校也应该深入思考,一方面是全社会人才奇缺,无论是高科技人才,还是基础技术员工;另一方面,许多高校忙于应付近年来扩招的压力,在专业设置、教学水平、管理成本方面相对滞后,不适应当前社会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如果这些问题没有解决清楚,那么也许我们该思考的是,大学生就业难,到底是读书无用还是读了无用书?

  (本报记者:王荣娟)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