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王树其,40岁,北京谢鑫隆超市老板。福建省寿宁县人,高中学历;来北京8年,从负债6万多元到现在经营着一家投资十几万元的超市。
睡过天桥,住过地下通道,最穷的时候身上只有9元钱。谢鑫隆超市老板王树其在不惑之年有着皱纹和零星白发诉说不尽的沧桑。
福建寿宁县的一个村子里,王树其是那辈人中少有的高中生,膝下一儿一女,自己做着中巴客运的生意。而一场翻车的事故,让这个老实人背上了当时农村视为天文数字的6万元债务。
“现在回想起来刚来北京时的艰难,真是说不出来的感觉”,老王不善言辞,也总是躲避回忆那最令他心痛的日子。
负债闯京城
1998年的春天对于老王来说是黯淡的。他刚刚开始这种睁眼就要还债的日子。身背巨债的老王只身来到了北京,想着用筹措来的3500元钱赚钱还债。老王在北京城北熊猫环岛附近的批发市场租了个门脸儿,从老乡那进茶叶卖。一个月1300块钱的房租,一天只卖出五、六十块钱。为了赚16块钱,他骑车3个小时到马连道去取货,“那时是夏天了,内裤都湿透了”,老王不好意思地说。
迁了又迁的“小卖部”
在北京做生意的日子,老王都是租用批发市场中的门脸,开个“小卖部”营生。而这样的批发市场在北京缺乏规划,经常在他落定不久就拆迁,他的生意也就又要从头开始。
1998年冬天很快就来了,不会生炉子也没有见过挂在墙上的暖气的老王被冻得手脚生疮。那时,老王的“小卖部”已经从单卖茶叶引进了些塑料袋之类的杂品,还从一个卖鞋的老乡那里贷了些鞋卖,生意好转了些。可是拆迁将老王又推进了下一个困境。之后,老王去了酒仙桥的小关市场开店,不久拆迁后又去了大钟寺附近的果品批发市场,当时老王交付了3000元的押金,投入了7500元买货架、进货,开出了一家小卖部,本想用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本钱踏实做买卖,不到一个月,拆迁令下来,老王又开始漂出去找出路,已经投入的一万多元也全都泡汤。
“最开始的时候赚钱心切,还被骗去了致命的1200元钱”,再说起这些痛心的事情,老王已经很是平静。
他乡遭骗局
刚到北京的时候,两个年轻男子装成中医药大学的学生,谎称舅舅在学校后勤部当主管,学校要进些消暑茶发给教师做福利,主动找老王谈生意。但是要做这笔生意,要老王先交上1200元的“关系费”,两个人带走了老王从房东那里借来的钱去办公室交款,却再也没有回来。在中医药大学的草坪上,老王两眼直勾勾地睁着,死人似地躺了一天。
接下来,有老乡的帮忙,也有机遇。2002年,老王在健翔桥批发市场租下了个20平方米的门脸,房租只要500元。“当时想着先找个地方住下,但是这个市场火起来了,我的日子也缓了过来。”带着浓重的乡音,老王说,这一年的过年他第一次回到家乡,见了亲人,还上些借款的利息。
漂在京城
这是老王来北京第8个夏天。海淀石油大院外的公路上车水马龙,而大院的批发市场里,老王的超市也在迎接着这个夏天。
能够开出这样一家超市一直是老王的梦想。如今这家近百平方米的小超市,每个月都会给老王带来几万块的收入。“我看好昌平的一块儿地,想租下来盖出租房,”老王抽着“红河”,站起身来的时候裤子上的线头露出得很明显。虽然对现在的日子很满足,他还是在盘算着今后的发展。
午饭的时候,老王在小饭馆开了瓶啤酒,没动筷的米饭和吃剩下的菜全部打包带走了。虽然,现在有个投资十几万元的超市,习惯一顿饭一瓶酒的老王还是忘不掉刚来北京时为了解馋,一瓶啤酒就着一根烤羊肉串儿的滋味。
“现在不一样了,有空经常去马连道那边的寿宁菜馆吃家乡味”,老王说,他会这样在北京慢慢把生意做大。
商报记者 张晓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