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评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问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9日 09:01 经济参考报

  2005年在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下,经济发展扭转了偏热状态,取得了高增长、低通胀良好势头。但社会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诸多风险和问题:

  1、 我国粗放式经济增长和众多加工贴牌式出口生产,投入大、消耗高、污染重、效益低,已使我国有限的资源、生态环境污染难以支撑。

  2、 全球500强中450家跨国公司已进入中国,不容忽视的是,外国跨国公司对中国产业链高端的挤占和垄断,缺乏核心技术,存在受制于人和被别人“卡脖子”的产业安全风险。据统计,中国光纤制造设备的100%、集成电路蕊片制造设备和石化装备的80%以上,轿车制造、数控机床和纺织机械的80%以上均被外企挤占和控制。中国出口产品的90%依靠“贴牌”。

  3、 产能过剩问题。其中,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铜冶炼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水泥、电力、煤炭、纺织业也潜在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4、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国际上争夺“资源大战”的政治战争。2005年初,日本新日铁和巴西CVRD公司达成

铁矿石上涨71.5%协议,向中国钢铁工业“将军”,企图将中国钢铁工业置于死地而后快。铁矿石价格的猛涨导致中国钢铁企业成本猛升、利润猛降,有些钢铁企业出现了亏损。但日本钢铁企业利润仍大幅度地上升,反映了我国钢铁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对世界石油价格的猛涨不能忽视有政治因素,俄罗斯《劳动报》不久前有一篇题为“石油绊索”的文章,揭露油价是美国用来遏制中国这匹经济“快马”的“绊索”,而这手段是故伎重演。

  5、 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在中国已经超过0.465,超过0.4的警戒状况,逼近了危险水平。

  6、 金融机构存贷差日益扩大,商业银行陷入流动性富裕困境。其实质是资金运用不足而闲置,2003年金融机构存款用于贷款的占比高达77%,2004年占比降到74%,2005年占比降到69%。一面是银行负债被动增长,一面是银行间过渡竞争,盲目追逐大户,对中小企业慎贷,银行资金收益率下降。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一、 对于如何打破跨国公司对我国某些产业控制和垄断、确保我国产业的安全问题,必须要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和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应将中外资企业税率并轨。因为它严重违背WTO原则,使外资企业处于超国民待遇,使中资企业处于极为不平等的竞争地位。我国不少产业市场份额已被跨国公司所控制和垄断,要打破跨国公司对我国某些产业和市场的垄断,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

  二、 关于解决我国有限资源和生态环境污染已难以支撑粗放式经济增长问题,我国银行应运用信贷扛杆促进企业切实认真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三、 对解决某些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一是必须切实推进政企分开的改革,某些行业的产能过剩,是“诸侯经济”造成的。二是金融机构要吸取前三年中长期贷款控制不严、增长过多(年递增20一30%),助长了某些产业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势必要造成大量不良贷款。三是金融部门要协同有关部门和企业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严格治理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铜冶炼等11个行业产能过剩问题。

  四、 对解决石油等能源资源短缺问题,金融部门要充分利用手中掌握的丰富信贷资源和外汇资源,积极扶持我国能源产业在国内外千方百计开拓新的能源资源,打破有的国家企图控制石油资源、控制原油价格以束缚、妨碍

中国经济的增长。

  五、 缩小贫富差距,要靠有关部门千方百计组织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等措施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要通过积极的扶持措施发展各类合作社经济,把城乡广大的弱势群体组织起来参加各类生产、流通、消费、医疗、金融、保险等合作社组织,进行自愿组合、民主治理、互助互利,使他们市场竞争中的个体弱势转化成群体优势,以达到维护他们正当权益的目的,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六、 为解决商业银行陷入流动性困境,商业银行要端正经营思想,必须要合理调整贷款客户结构,纠正贷款“傍大款、垒大户”,增加中小客户贷款比重,这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解决银行负债被动增长,而贷款由于慎贷使银行资金运用不足而出现流动性困境的正确途径。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金融发展研究所:郑良芳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