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评论:社科院报告:今年我国GDP增长将达9.6%左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9日 09:01 经济参考报

  4月24日,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发布了2006年春季报告(经济蓝皮书春季号)。报告总结了2005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和问题,预测和分析了2006年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报告预测,2006年我国GDP增长将达9.6%左右,有关专家指出,这一预测结果,在诸多权威机构发布的预测中属于居中水平。

  报告认为,如果能够在2006年继续较好地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把握好稳健
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做到有保有压,同时认真分析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和可能新出现的各种影响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及时采取对策,主动进行宏观政策调整以适应宏观经济形势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的变化,2006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中央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的预期目标完全有把握实现,同时各类价格变动将有可能继续保持在平稳较低的水平上。报告预测,2006年GDP增长率将达到9.6%左右,继续保持在较高的增长水平上。报告认为,由于需要继续抑制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继续调整经济结构,加强薄弱环节,重点强调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GDP增长率适度略低于上年是合理的。

  报告还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长率分别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为5%左右,由于过去两年农业生产增长较快,2006年第一产业增长速度略低于2005年的5.2%是正常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为10.8%左右,增速较上年的11.4%略有减慢,同时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增长的局面不会改变,说明宏观经济运行在2006年不会进入经济周期的下降阶段;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为9.3%左右,较上年的9.6%略有减缓。

  报告预测,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达到107880亿元,首次突破10万亿元,实际增长率和名义增长率分别为20%和21.7%左右。根据宏观调控的要求,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将继续比上年有所降低,但是仍将是拉动宏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份额将进一步上升,报告提示,这种多年持续明显上升的势头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关于居民收入,报告预测,2006年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的势头将会继续保持下去。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06年将增长9.8%,与上年基本持平;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率为5.8%左右,继续实现农村居民收入的较高增长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

  2006年消费仍将保持较稳定的增长,成为促进宏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报告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达到75590亿元人民币,实际增长率和名义增长率分别为11.8%和12.5%,基本与上年的增长水平持平。

  报告指出,由于2006年将实施促进进口的措施,同时出口增长势头仍较强劲,对外贸易仍将是十分活跃的一年。虽然进口和出口的增长率可能不如上年那样高,但是仍然会保持在较高水平。预计2006年进口和出口的增长速度将分别为20.8%和16.5%,而且仍将保持相当数量的贸易顺差。

  这份受到国内外研究机构广泛关注的权威预测报告还就2006年宏观调控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是治理产能过剩。报告说,自2005年开始某些行业前几年过度投资的不良后果开始显现,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目前需要采取措施积极及时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出现这次产能过剩问题的直接原因,是2003年部分行业特别是上游产业部门的过度投资。虽然自2004年就开始采取措施重点治理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部门的投资增速过快的问题,遏制了这些部门盲目扩张的势头,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目前过度投资的恶果还是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以治理。报告认为,产能过剩问题会造成相关产品价格下跌,库存上升,企业利润减少,亏损增加,加大宏观调控的困难。企业经营状况的恶化还会进一步造成社会问题,可能增加银行的坏账,加大潜在的金融风险,同时加大社会就业的压力。更需要重视的问题是,目前产能过剩仅仅是某些部门的问题,影响相对有限,但是如果不能及时妥善解决,使产能过剩从某些部门扩散到更多部门乃至全社会,则会形成宏观经济的

通货紧缩局面,这是我们需要努力避免出现的局面。

  二是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反弹。报告认为,防止投资反弹关键在于,既要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又要防止投资的过快增长,保持投资与消费的合理的比例关系。报告指出,解决投资问题的出路应该在投资之外,即要立足于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重点是采取有力措施扩大消费需求。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扩大内需首先要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其次要深化改革,为居民提供越来越完善的公共服务保障,解除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改善居民预期;再次要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加快农村商业流通体系建设,增加农村居民消费;最后要进一步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促进居民消费升级。只有从调整收入分配政策,积极促进消费入手,不断提高消费对宏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投资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宏观经济工作中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做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是保持价格平稳。报告认为,当前价格形势的主要特点,一是总体价格水平稳定,特别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价格指数处于非常稳定的状态;二是过去一段时期中上涨较高上游产品价格的涨幅正在减缓。上下游产品价格上涨幅度的差距逐步缩小,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宏观经济的稳定;三是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总体价格水平将继续保持稳定。为了继续保持价格总体水平的稳定,报告提出了需要注意处理好几个价格方面的问题。第一,要注意遏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过多上涨,和防止粮食价格的下跌,目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仍然明显高于粮食价格变动,必须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加大政府补贴力度,确实保护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证粮食生产的稳定增产。第二,要关注与居民切身利益相关的

房地产价格问题。在加强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以后,2005年房地产价格增幅有所回落,但是2005年70个大中城市的房屋销售价格仍然上涨了7.6%,明显高于一般价格上涨水平。2006年需要继续完善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特别是在大中城市中防止房地产市场再度孳生泡沫,保障普通居民的利益。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防止房地产业的降温过度,保持房地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柱作用,促使其健康发展。第三,要注意某些上游产品价格的过度上涨。受国内需求和国际市场的影响,燃料动力类和有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上涨幅度明显较高,2006年2月份,燃料动力类和有色金属材料类价格分别上涨了17.8%和19.2%。这种状况的存在,不仅使价格结构严重不平衡,而且表明成本推动的价格上涨压力依然存在。资源类产品价格波动对总体价格水平有重要影响,解决资源类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问题是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上述预测和分析的基础上,报告最后提出三条政策建议:一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争取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二是抓住目前宏观经济形势较好的有利时机,大力推动改革攻坚。三是制定和落实好执行“十一五”规划的具体政策措施。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总负责为刘国光、王洛林,执行负责人为李京文、刘树成、汪同三。课题报告由汪同三、沈利生、万东华执笔,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