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吐鲁番城市定位锁定文化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8日 02:34 中华工商时报

  从旅游名城定位到历史文化名城

  今年6月28日,吐鲁番将再现昔日丝路重镇的繁华。第三届新疆国际旅游节将与吐鲁番葡萄节合并在吐鲁番市举行。届时,150家国外旅游社、30家国外媒体、国内百强旅行社及各国游客将齐聚吐鲁番,而与之相关的各类庆典活动将一直持续到8月下旬。

  此前,记者在吐鲁番走访了正在为筹备旅游节忙碌的各相关部门,发现吐鲁番旅游定位从“旅游名城”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吐鲁番在苦苦的追寻中有了新的思路。

  打出文化牌

  “我们是被逼出来的。”4月13日,吐鲁番地委副书记郑强接受记者采访时显得有些激动:“2005年,吐鲁番地区旅游人数达324万人次,而挣到的门票收入却只有6亿元。”

  郑强的激动是可以理解的。吐鲁番距离乌鲁木齐只有180公里,而且全是

高速公路,这么近的路程,对吐鲁番旅游是好事也是坏事。说好事是因为只要到新疆的游客基本上都要来吐鲁番旅游,说不好是游客在吐鲁番游一天就走,对三产的拉动不大。

  也许是基于这种考虑,吐鲁番将开始擦亮文化招牌,期望以吐鲁番深厚的文化积淀,吸引更多的旅客留下来寻找西域古丝路文化,并享受吐鲁番文化的独特魅力。

  为此,吐鲁番将大力发展节庆、商务、沙疗保健、民俗生活体验等多系列、多层次产品,通过参与模拟维吾尔族婚礼、民俗表演、手工艺品制作、葡萄架下的歌舞、节庆游艺、农家乐等形式,形成互动,提高景点的吸引力;通过开发沙漠生态游、民族风情游、丝路古迹寻迹游、西域文化艺术游等旅游产品的创意推介,拓展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发展淡季旅游,才算是破了发展旅游的题。

  转型冲动

  “吐鲁番旅游新定位的出笼,直至吐鲁番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交河故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一切都表达了一种积蓄在城市肌体内的文化冲动”,一位当地的文化人士认为:“这种文化冲动就是吐鲁番将在提升整个城市文化内涵上擦亮吐鲁番金字招牌,从而使吐鲁番成为世界级的旅游品牌”。

  来自吐鲁番官方的估计是,如果324万游客有一半留一晚在吐鲁番,其收入将增长一倍。郑强解释说,吐鲁番补上文化名城这一课,就是要让更多的人留下来、沉淀下来,去品味丝绸之路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平遥、

丽江为例,在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后,旅游收入成倍增长,1998年仅门票收入从申报前的18万元一跃而至500多万元。

  

北京大学世界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谢凝高主任认为:“任何景点、任何城市一旦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都立即身价大涨,其财源会滚滚而来”。

  为了尽快补上城市文化这一课,2005年2月吐鲁番投入1.1亿元对交河故城进行修缮,并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1月,吐鲁番市正式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据吐鲁番市城建局局长霍学锋介绍,眼下,吐鲁番正加快编制《吐鲁番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吐鲁番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其中后者包括了吐鲁番市老南门村传统风貌保护区、坎儿井以及传统民居风貌保护区等。对有吐鲁番特色的优秀传统艺术、工艺的调研和挖掘整理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吐鲁番地区旅游局局长王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吐鲁番的美与张家界、喀纳斯的美完全不同,吐鲁番的美就在于厚重的西域文化内涵。

  因此,吐鲁番请来复旦大学孟健教授等专家学者为吐鲁番勾画文化产业发展新的未来蓝图。

  事实上,转型的方向已经明确地写进了官方文件中。吐鲁番地区《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写到:“以创建世界旅游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要“充分挖掘吐鲁番深远的历史文化底蕴”,并“以音乐、歌舞、绘画、建筑、家访、民族手工艺等多种形式再观吐鲁番的文化艺术精髓,突出弘扬吐鲁番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

  专程来吐鲁番为《吐鲁番神韵》画册配散文的我国著名作家、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秘书长丹青在接受记者的独家采访时表示:“吐鲁番仅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1处之多,这些古代文明遗珍这么齐全地汇聚在一个特定地域,这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还不多见。吐鲁番是先哲在古丝绸之路上点化的一部旷世恢宏的杰作,更是悠悠岁月耸起的一座凄凉悲壮的永恒丰碑。”

  有关专家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担忧在文化变迁中抛弃传统、追求时尚成为人们的自觉要求。这种情况所带来的文化传统的消失,比外力的冲击更具摧毁性。因此,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使其更具有民族性、地域性,更显得急迫而艰难。

  但无论如何,从旅游名城向历史文化名城的转型正在吐鲁番悄然发生。

  (28E2)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