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应试三周年 全开放前的银行业巨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8日 00:13 北京现代商报 | |||||||||
3年前的4月2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悄然挂牌成立,标志着沿用了近50年的中国人民银行宏观调控和银行监管“大一统”的管理模式正式结束。 银监会成立3周年以来,国内银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5大国有银行中4家启动了股份制改革并启动或者备战海外上市、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10年封闭驻入后首次添加新成员、农村信用社脱胎换骨为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大举圈占地盘……回顾过去3年以来中国银
今年年底,中国银行业将对外资全面开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银监会作为银行业的最高监管机构,角色也会发生变化。 洋银行跑马圈地骤然加速 在中国宣布加入WTO的同时,也宣布了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最后期限——2006年12月。当这个日子离我们越来越近之时,我们也深刻体会到外资银行已经悄悄地走到了我们身边。 从参股中资银行到自身的网点和业务的扩张,3年以来洋银行进入中国的信念始终未曾动摇。目前,中国的银行业渗透着汇丰银行、美洲银行、淡马锡、苏格兰皇家银行等全球数一数二的金融巨头的血脉。从参股额度来看,从去年下半年开始,3家国有银行——建行、中行和工行引进战略投资者正式启动,目前外资机构投资3家国有银行的总额约为100亿美元,超过自1996年至2005年上半年以来10年时间外资入股额度。而从整个银行业角度来看,截至目前,已有16家中资银行接受了19家外资金融机购不同程度的入股。 除了以资本渗透方式进入中国的银行业,外资金融巨头还纷纷开始加速在中国的网点扩张和业务扩展。目前,据记者粗略统计,今年以来短短4个多月的时间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荷兰银行、渣打银行等主要外资金融机构在华网点扩张总数已经超过了8家,速度之快为前几年所不及。 目前,这些跨越全球的金融业巨头都已经进驻北京并站稳脚跟,并随时伺机扩大自己的分支机构。燕莎、中关村、朝阳CBD商圈、建国门商圈都已经成了外资银行抢占地盘的必争之地。 四大国有银行告别行政体制 最近3年以来,四大国有银行的改革始终站在风口浪尖上,为全国人民所瞩目。“中行建行股份制改革是背水一战!”两年以前,在国务院正式决定启动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后,温家宝总理发表的掷地有声的宣言至今回响在耳边。 时隔多日,国有银行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去年10月27日,建设银行作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当头炮”,率先在香港成功上市,迈出了国有银行改制上市的第一步。随后,中国银行的战略引资工作也在今年初尘埃落定,并将在不久的将来正式登陆香港资本市场。而作为国内最大的国有银行——工商银行的股改工作也进行得异常顺利,虽然起步晚于建行和中行,但从去年10月28日正式设立股份公司至今短短半年左右的时间里,这个国内银行业的巨舰已经神速的完成了战略引资,并已经确定了上市的主承销商。目前只有农业银行的股改尚未启动,处于筹备状态之中,具体的方案也并未出台。 而三家银行的顺利股改,也意味着国有银行股改进程已经实现了一大半。虽然上市的过程并不那么轻松,但很显然三家银行的高管已经一致认识到,上市只是未来长途跋涉的一个起点,而不是圈钱融资的终点。目前,三家银行已经开始构建全新的公司管理体制,取消了旧的行政管理体制,力图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公司治理机制。 “草根银行”走上前台 与邮政储蓄的“只存不贷”相反,在监管部门的努力下,一种“只贷不存”民间借贷组织正式从幕后走向了台前。2005年,央行在四川、山西、陕西、贵州4省进行了民间资本放贷试点,一种完全由民间资本构成的“只贷不存”的“小额信贷组织”在4省部分农村地区试行,给予民间借贷这种“草根金融”一个合法身份。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单纯依靠政府投资和推动难以起到理想的效果。而小额信贷机构的核心是其商业性,它不是对资金需求者进行简单的慈善性的捐助,而是期望通过商业性的贷款,提高借款人的生产能力并产生商业性回报,从而实现小额信贷机构的自我维持和商业上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也相应地提高当地贫困人群的生活水平。 因此,在商业化推动过程中,为民间资本借贷提供平台的“草根金融”能够得到合法身份也是金融业里值得关注的重要领域。虽然目前小额信贷银行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但这是一个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领域,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民生活境况改善的重要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农信社、邮储局摇身变银行 就在银监会成立的3年时间里,在国内分布范围最广阔、深入全国各个偏远山村,也是监管难度最大的农信社和邮储局两大机构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重组,并逐步纳入商业银行领域,接受银监会的监管。 长期以来,由于体制、机制、政策等原因,我国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还普遍存在资产质量差、财务包袱重、风险补偿能力低、法人治理不完善、案件高发等问题。2003年国务院15号文件确立了农村信用社的总体改革方案,确定农信社为社区性金融机构,交由省级地方政府管理,银监会实施监管,并推出了浙江、山东、江西、贵州、吉林、重庆、陕西和江苏8省市的试点。2004年以后至今,农信社改革迅速席卷到全国29个省市。而北京作为全国的中心,2004年8月被列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第二批试点城市。去年10月,北京地区正式完成了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造,摇身变为北京市农村商业银行,并转型为现代化的金融机构。 银监会设立以后,也给20年来始终恪守“只贷不存”定律的邮政储蓄带来了根本性的转变。据了解,早在1997年央行就提出了组建邮储银行的想法,期间,央行与发改委都曾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方案,但由于种种原因,两版“改革方案”都胎死腹中。去年,由银监会牵头起草的成立邮政储蓄银行方案终于获国务院通过,相信未来不久,邮储银行也将走向商业银行的正轨,像普通的商业银行一样,既可以利用邮政局的便利广泛吸收存款,同时也可以发放贷款赚取利差。 银监会面临三大争议 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 从建行上市伊始,国有银行被贱卖的杂音始终贯穿整个国有银行改革权过程,甚至在国有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的途中引起波澜。各路官员、学者、专家对于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声音也未曾间断。而这个过程中,银监会政策度的把握也就成为大家注目的焦点。 但从长期来看,封闭的市场只会由于落后而导致最终的灭亡,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在保证国家绝对控股,从而保持对经济命脉的控制权的前提下,应该更多地借鉴外资的先进管理经验,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理念。 外资入股上限是否该放开? 2003年底,中国银监会颁布《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规定单个境外金融机构向中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比例不得超过20%,多个境外金融机构对非上市中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比例合计达到或超过25%的,按照外资金融机构实施监督管理。多个境外金融机构对上市中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比例合计达到或超过25%的,仍按照中资金融机构实施监督管理。 由于对该规定的理解偏差,曾有人对建行引资上市后的性质提出质疑,此后花旗竞购广东发展银行时也因为这一规定惹来了许多非议,并且至今悬而未决。 大案要案为何屡戒屡犯? 在银监会设立以后,按照一般人的逻辑,中国银行业有了专门的监管机构以后会变得更为有序。但事实上,银监会成立以后银行业大案要案却似乎发生更甚。从银行行长到地方的办事员,从骗贷到卷款逃离,每一个环节似乎都暴露出银行监管的大漏洞。 对此,专家认为,银行要案频发正是有效监管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长期存在的问题。而随着银行业整体改制的完成,商业银行管理体制会逐步建立,透明度也会大大提高,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抑制加强银行的内部控制。 专家瞭望 银行全开放后 银监会面临职能转变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博士陶长高指出,银监会成立3年以来,中国的监管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实现了从定性向定量的转变。但在成立初期,银监会仍肩负着协助国内商业银行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完善自身公司治理结构的行政职能。因此,银监会自身的“市场化”也就受到了一定的约束。 那么,若干年后,当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取得了平等的待遇,中国的银行也可以依靠自身的管理模式和内控约束机制实现良性运转,银监会的职责又会发生什么样的转变?对此,陶长高认为在经过了国有银行改制的过渡期后,银监会的政策制定将会更为灵活,与市场的联系也会更为紧密,像现在这样所有政策一刀切的做法可能将会转变。另外,银监会应加强信息公布的透明度,比如定期公布业内的重要数据,让公众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监督整个行业的运营状况。 但是,由于银行业的发展关系着国计民生,目前国内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又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和缺陷,所有银行业务的趋同性现象严重,因此出于稳定整个金融市场的考虑,银监会不能完全使用市场化的监管手段来进行市场监管,对于各项政策的出台也是慎之又慎。随着未来整个行业改善,银监会也将向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资料链接 外资银行 加速在华布局 □ 4月26日 汇丰开设广州新支行。 □ 4月25日 荷兰银行宣布,国内最大暨第五家梵高贵宾理财中心在深圳万象城正式开业,这也是荷兰银行在深圳开设的第二家梵高贵宾理财中心。 □ 4月24日 英国渣打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宣布其深圳分行地王优先理财中心正式开业,这标志着渣打银行个人银行业务在中国的进一步扩大。 □ 4月11日 上海-花旗银行正式在古北新区设立新的个人零售银行网点。花旗银行目前在中国内地的个人零售银行网络已拥有12家网点。 □ 3月28日 美国花旗银行有限公司上海分行私人银行部开业营运,被认为是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私人银行领域的破冰之举。 □ 3月27日 花旗银行正式在北京黄金地段嘉里中心开设其零售银行新营业网点。 □ 3月14日 汇丰北京中关村支行开业。 □ 2月17日 英国渣打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宣布其北京燕莎中心支行正式开业,这是外资银行2006年在北京开出的第一家分支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