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没有理由不对中美经贸关系乐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7日 14:36 南方周末

  ■经济时评

  □马克

  胡锦涛主席上周对美国的访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作为世界上最重要和最不相同的两个国家,中美关系的走向将决定世界的未来。

  在中美关系的各个层面中,经贸关系是最毋须担心的,不管在贸易平衡、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和汇率方面争吵的嗓门有多大,双方实际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愿意也更容易达成妥协。

  曾经有三次,分别在1992、1995和1996年,中美因为市场准入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而处于贸易战的边缘———双方已经公布了贸易报复和反报复的清单,但最终还是回到谈判桌前达成了协议。

  那时,在美国的贸易伙伴中,中国还只排在10名以外,中国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力也并不突出,贸易战的成本对美国而言似乎并不大。

  十几年间发生了很多事情,中国崛起为世界第五经济大国和第三贸易大国,同时成长为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四大出口市场,而美国则成为中国最大的单一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由于源源不断地购买美国政府债券,中国还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人之一。

  可以说,中美两国从未像今天这样,有着如此深广的经贸往来和经济利益,世界上也找不出另外两个国家,既各自拥有巨大的经济规模,在经济结构上又如此的互补。

  这种局面要归因于经济全球化加速和中国主动融入全球化。有意思的是,这两件事情都发端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全球化有两个标志,一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重组产业链条,二是以市场方式组织经济运行得到全球性认可,各国逐步趋向同样的经济规则,这大大降低了国与国之间经济交往的成本,反过来又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

  最能体现经济全球化诉求的莫过于世界贸易组织,这是一个由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多边自由贸易体系,其成员受到多边协议的强制性约束和有力的外部监督。市场经济、市场开放、遵守规则是这个组织的三大关键词。

  因此,当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美经贸关系就进入了一个有规则可循的、可预见的游戏框架,这个框架已经基本排除了因擦枪走火而导致贸易战的可能性。即使如此,中美政府仍然在加固双边的沟通渠道,其中最有效的是2003年被提升为高级别部长会议的美中商贸联合委员会,该委员会由中国主管外贸的副总理和美国

商务部长及贸易代表共同主持,162亿美元的创纪录对美采购即在今年的联委会上宣布。此外,美中的民间商会组织也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预警器和减震器作用。

  归根结底,尽管不时受到保护主义者的挑战,但自由贸易始终还是美国经贸的底色,中国则是自由贸易的新一代最大受益者和坚定捍卫者,这一共同的利益基础决定了中美经贸关系的乐观前景。

  中美关系的真正挑战是双方价值观的分歧,正如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在他去年那个美中关系的著名演讲中所说:“仅靠利益巧合建立的关系根基不深。建立在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观上的关系才能根深叶茂,常青不衰。”

  中美之间能形成一种建立在共同价值观上的关系吗?也许我们可以从胡锦涛主席在耶鲁大学的演讲中找寻答案。

  “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人类文明交流的障碍,更不能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我们应该积极维护世界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使人类更加和睦幸福,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P1159331)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