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家电业:标准战略当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7日 10:13 经济参考报

  在标准战略的指引下,中国家电业已经开始利用自身在行业内的优势纷纷行动起来,但摆在面前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标准?

  又一“海尔造”标准诞生

  又一“海尔造”标准于近日诞生。4月12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属的中国标准
化协会颁布了以海尔滚筒洗衣机企业标准为母本编制的洗干一体机CAS(中国标准化协会简称)标准。加上此前海尔双动力技术被列为CAS标准,海尔已成为洗衣机领域惟一两项核心技术上升为行业标准的国内企业。

  据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马德军介绍,海尔首创的衣干即停技术、自动感知技术和变温烘干技术,彻底解决了传统烘干机不干或者烘坏衣服的弊端,比传统烘干机洗净比提高50%,节水提高60%,而且可实现不同衣物同时烘干。

  中国标准化协会理事长李忠海表示,去年洗干一体机发展迅猛,但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制约和规范,企业各自为政,使得消费者无所适从。为了规范市场,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中国标准化协会在经过多次比较、论证和考察,并进行了严格的实验和检测之后,最终决定以海尔滚筒洗衣机企业标准为母本,将海尔的衣干即停技术纳入洗干一体机CAS标准,参考并编制了我国第一部洗干一体机标准。

  随着洗干一体机CAS标准的出台,海尔洗衣机有关负责人宣布,将全线停产非衣干即停技术洗干一体机,同时对全国商场中部分库存无衣干即停技术的洗干一体机全部召回。

  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王前虎评论说,家电市场发展到今天,很多企业在混淆概念欺骗消费者,标准的应用应该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地位,这样可以让消费者更便捷的选择产品。王前虎同时还表示,厂家不应该等产品出了问题再去补救,而应该在发现市场需求转变时提前做出改变。

  标准战略触动产业神经

  从我国DVD制造业“1美元利润”的尴尬,到彩电企业应对欧美反倾销的行动,技术标准的缺失曾让我们在国际竞争中受制于人。

  目前,全球的产业竞争围绕市场展开的技术搏杀基本上是在三个层面上展开的,最低的层面是技术,第二层面是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而最高层面则是标准。在每一个层面上,技术所决定的对市场的控制力是不同的,等级越高掌控市场的能力就越强。

  对于中国家电业来说,标准是掌握市场命脉,增强竞争力的法宝。有资料显示,在全世界1.6万项国际标准中,中国参与制定的不足2‰;在高新技术国际标准的舞台上,中国的声音更是微弱。中国企业若不想永远屈居他人之后,就必须掌握标准。

  针对此,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理事长霍杜芳表示,我们不能只执行国际标准,而应该是国际标准的主要制定者;我们不能只是应对发达国家逐渐升级的技术和贸易壁垒,而应该能熟练运用这些法则和标准,将其变成我们竞争力的一部分,而目前这正是我们要成为家电强国的最大问题。

  可喜的是,我国政府已认识到标准问题的重要性,并正在加紧开展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一些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利用自身在某些行业内的技术优势行动起来,像EVD、TD-SCDMA、WAPI等标准,正是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自身的研发走在了本行业技术的前列,而海尔、TCL等一批实力派企业也积极参与到了相关标准的制定中。

  事实上,在家电市场热火朝天的价格战、促销战、产品战、概念战的背后,标准层次上的争夺战也正在悄然展开,尤其在数字电视、网络家电等新兴家电产业上,标准的竞争已是如火如荼。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标准

  在“标准热”的背后,另一个问题也值得我们探索,那就是什么样的标准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在单纯的制造之后,

中国电子业开始着手推出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
的标准,这应该说是产业的进步。然而,我国技术标准总体水平还较低,技术标准的市场适应性差和缺乏竞争力是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

  有专家指出,中国高科技产业还存在各种问题,如企业的技术敏感性不够,技术研发投入和能力需要提升;全球市场管理能力不够,标准化运作、知识产权运作、企业联盟运作、全球化运作刚刚起步等等。由此,中国家电业进入了一个标准两难的境地:标准过低对企业没有太大的意义,过高反而会对中国企业产生抑制作用,把本土企业排除在竞争之外。

  对此,业界人士指出,不管什么样的标准,都应立足于现实的市场竞争,市场是最公正的裁判,踏踏实实地抓牢国内市场是成就标准的关键。过去很多标准往往要么停留在实验室里,停留在纸面上与市场脱钩,成为没有市场、没有产业化的“空心”标准;要么只要标准,不求技术,使企业陷入一种盲目竞争的恶性循环之中。

  标准的意义在于引领产业的发展方向,只有统一、先进的标准才能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捷径,而混乱、落后的标准只会令产业的发展陷入困局。正是在这样的原则指导下,海尔、TCL们逐渐把自己的企业标准衍化成了行业所需要的有生命力的标准。


 本报记者 杨华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