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采购遏制权力揩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 11:12 经济参考报 | |||||||||
公车消费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据有关统计数据,目前我国公车数量约350万辆,每年公车开支达3000亿元。 公车开销如此庞大,除了公车采购控制乏力的原因外(据悉,各地政府采购汽车的数量每年都以超过20%的速度递增,2004年政府的汽车采购额高达500亿元),很大程度上在于公车运行成本居高不下,而工作效率却很低。有调查表明,与社会轿车每万公里运行成本82
如果扣除每年500亿元用于采购公车(暂以2004年的政府购车开支为标准),剩下来的2500亿元,想必就是政府每年必须支付的公车运行成本了。我们不妨做一个简单的四则运算:假如公车运行成本下降到与社会轿车差不多的水平,则每年的用车开销可由2500亿元锐减到325亿元左右;如果公车的工作效率达到出租车的水平,运行成本还可成倍地节省。 那么,这一笔大大超出了合理运行成本的用车开销到底是如何被白白损耗掉的呢?一是“公车私用”;二是用车者利用管理上的疏漏,虚报、冒领汽车维修、加油等费用。 在公车运行成本“虚高”的背后,原来隐藏着一种十分普遍的“权力揩油”现象——领导“揩”一手,司机“揩”一手,修车时“揩”一手,加油时“揩”一手。长期以来,某些单位公车的维修保养费用高得惊人,某地甚至发生一辆公车“一年换18只轮胎”的奇闻。在某些人看来,公车就是摇钱树,吃喝玩乐、请客送礼、游山玩水甚至洗头、按摩费用,都堂而皇之地算在公车开销上。 无论如何再也不能用纳税人的钱来填补体制上的“黑洞”了。不管今后将采用何种形式的公车改革,遏制“权力揩油”、降低公车运行成本,都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近年来,各地公款消费屡禁不止,进而导致形形色色的腐败,说明公务消费管理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鞍山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把服务类项目纳入政府采购,依照法定方式和程序实行阳光操作,不仅可以抑制公务消费过度膨胀,节约财政资金,还有利于从源头上防范和治理腐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把车辆加油、会议和公务接待、公务旅行、公务培训、大型活动、工程监理、信息技术、印刷等在内的公务消费纳入政府采购,公开、公平、公正,实行严格科学的招、投标,就能有效防止公务消费异化为权力消费。 爽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