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多些雪中送炭少些大操大办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 08:52 经济参考报

  吉林省一些县市近年来在农村建起了不少小康村,这些小康村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否真正起到了示范、推广、带动作用,这对于当前各地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有借鉴意义。记者日前深入长春、四平、通化、松原等地,对部分小康村进行了采访,发现这些小康村基本上有3种类型,农民对其的态度各有不同。

  大操大办型:政府投巨资兴建农民心怀“抵触”

  在梨树县城附近,一片由几十栋联排别墅组成的居住小区格外引人瞩目,小区大门旁的“吉林省小康村”金字招牌金光闪闪,小区中心位置一块标有“梨树县霍家店小康示范村”的纪念碑上标明,这个小康示范村“2004年8月动工,同年10月竣工,总投资1600多万元,是省财政厅重点扶持项目。”售楼处的人告诉记者,这个小区对外公开销售,入住的大都是附近四平、梨树等地来的有钱人,每栋价格十几万元,本地农民是不可能住的起的。

  同样,在东丰县三合满族朝鲜族乡兴太村,一处半山坡上共有24栋不同于农村普通住宅的平房和7栋别墅,记者看到,诺大的小区里只有两户平房有人居住。村党支部书记王德库介绍说,这是“吉林省财政支持小康示范村

建设工程”,省、市、县财政都投资了,平房每栋约5.6万多元,别墅每栋约16.6万多元,购买的都是本村人,入住率“已达60%”。

  对村党支部书记的话村里农民却表示坚决反对。他们说,村里人能买得起那样的房子吗?在农民看来,小康村不但没有给他们造福,反而还使他们受了损失。村里一位家有残疾人的农民抱怨说,他家4口人,有12亩承包田,这次建小康村给占了6亩,尽管给了5万多元的补偿款,还用这笔钱盖了房,但由于主要收入靠种粮,这下承包田少了,收入恐怕就更少了。

  毫无疑问,只有生产达到一定程度、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农民才能实现“小康”,致富是建设小康村的前提条件。几乎全部靠政府财政投资兴建的这些小康村是否实现了富裕,是否能生存下去呢?

  据了解,梨树县城附近的霍家店小康村在对外出售别墅时还搭售了一定数量的蔬菜大棚,美其名曰支持、鼓励农民通过种蔬菜致富,情况究竟怎样?记者在距离小康村不远的一片农田里看到,20多个蔬菜大棚一字排开,场面颇为壮观。走进一看,没有几个大棚里有蔬菜,也几乎没有人在经营。记者问附近村民,村民嘲讽地回答,住得起别墅的人还用靠种蔬菜大棚赚钱吗?他们不把这里当作休闲项目就不错了,不少人都把大棚以每年几千元的租金租给当地农民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凡是由政府投绝大部分资金建起来的小康村,里面住的大多数并不是农民,附近农民也大多数仍生活在贫困状态中,小康村并没有给这些农民带来多少实惠,虽然“样板”就在眼前,但这对部分农民来说也仍然是一个遥远、奢望的梦想。

  雪中送炭型:政府投资扶持农民增收致富

  在辽源市西安区灯塔乡东孟村4社,整整齐齐分成几排居住的92户民房显得质朴、整洁,有连成一体的院墙,统一格式的厕所。村党支部书记聂兴文说,这几十户居民所在的东孟村4社是市里确定的小康村,省财政投资500万元,村里也自筹一些,比如各家各户所建的门、窗、瓦等,农民只需出总造价的20%就可以了,建小康村所需的石头也是村里的采石场产的,用不了多少钱就把以前破破烂烂的村子建得漂亮起来,令其它村里的人羡慕不已。

  谈起小康村,公主岭市朝阳坡镇大房身村党支部书记宰令安也很是自豪。他说,这个村是四平市小康村,四平市财政投资150万元,公主岭市政府相关部门给予了对口支援,农业局给建了45座沼气池、广电局送来了125台有线电视机顶盒等,村里的水泥路和少部分砂石路通到各家各户,民房在原有基础上修修补补,面目一新。宰令安说,种蔬菜每亩年收入七八千元,平均每户3亩果树所产的梨、苹果梨等也使户均收入在1.5万元以上。过去路不好,农民要骑车出去卖,销路有限。现在通过小康村建设修好了路,小贩子上门来收购,销路不愁了,2005年仅蔬菜种植面积就比上年增加了20多公顷。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政府有限的资金投入、有限的扶持更贴近农村实际,由于还有一部分自筹资金,农民在建设小康村的过程中更注意精打细算,不仅注意生活条件的改善,更注意修路、修桥等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从而使村里交通、通信等基础条件大为改观。

  自力更生型:产业支撑带动农民奔“小康”

  与政府投资或扶持的小康村相比,公主岭市朝阳坡镇八家子村委会主任王奇福坦然地说,尽管有政府支持,村里也打算主要靠自己的能力建小康村,目前村党支部一班人已做了规划。该村的8个屯每个屯都规划建一条水泥路,还要安装路灯。至于建小康村所需的钱从哪里来,王奇福说通过盘活村集体资产,把7个塘坝的经营权对外出让,还把荒地、荒坡和机动地、林网等都通过对外承包的办法筹集资金,再加上农民自筹一点儿,相信小康村会建起来的。

  记者在吉林各地采访时发现,对新农村建设,不少乡村干部都表示关注,也有的正在积极想办法、定措施。他们表示,有政府资金支持当然好,但不可能全部靠政府,主要还是要靠自己、靠农民自身,发动全社会的力量,自力更生建小康才是根本。


 本报记者:翟景耀 齐海山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