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人定胜沙”的工具理性悲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5日 09:04 中国经济时报

  ■毕舸

  无休止的沙尘暴还在折腾着我所居住的北京,让人对环境报复有了切肤之痛,新华网4月24日的策划专题,就是对多年来治沙历程中“人定胜天”思维模式的反思,在新华网的沙尘暴反思专题中,指出“人定胜天”的错误有三:忽视自然力量;越权审批,多头管理,导致人祸更甚天灾;治理过程呈现高度封闭性,专家智慧与公众意见不得其门而入。

  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西方学界延续至今的一场争议——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对抗和紧张。工具理性就是通过实践的途径,确认工具手段的有用性,从而追求事物的最大功效,为人某种功利的实现而服务,工具理性的核心是对效率的追求;价值理性是透过有意识地坚信某些特定行为——伦理的、审美的、宗教的、或其他任何形式之自身价值,无论于能否成功,纯由其信仰所决定的行动,价值理性的精髓在于兼顾公正与效率,而且更重视前者。

  在沙尘暴治理,最初有关职能部门的行动意志与民意走向基本一致:都是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然而,分歧很快出现了,在有关部门的治理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种工具理性——为了从快解决问题,不惜花费任何代价。“以大投入换取最快速度的大回报”成为惟一的风向标,行动者(人)和行动对象(环境)都成了为达成目标所使用的工具。

  你不能说“人定胜沙”中没有专业人士的参谋,没有政府“为民造福”的良好初衷。但在工具理性主导的政府工程中,“专业人士”是科学理性的象征,“大投入换取大回报”则是现代工业文明的象征,这两者都是工具理性发展的产物;“理性审慎”、“民意听取”代表着价值理性方面的追求。“缺乏理性审慎的专业人士”,“无视民意听取的领导”,正是价值理性完全被工具理性压倒的结果。“理性化导致了非理性的结果”,这就是韦伯所言的“理性化的吊诡”。

  忽视自然力量,是工具理性自以为是“人定胜沙”的表现;专家智慧与公众意见不得其门而入,是工具理性追求治理效率“欲速则不达”的后果;越权审批,多头管理,其中还掺加了部门利益作祟,又是工具理性的集大成者——作为工具理性重要标志的“官僚制”,因其无可比拟的垄断“效率”,而从最初的行政、经济领域扩张到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出现了所谓铺天盖地的“官僚化”。在“官僚化”的工具理性社会里,个人除了注定背上“经济理性人”的硬壳子之外,还得时时面对组织内部秩序的要求与宰制,成为顺应服从的“秩序人”。

  在长达数十年的治沙中、专家异议与公意不满并不总是沉默。相反,是因为表达分歧的渠道被人为堵塞,决策过程有意识地幕后化,造成工具理性僭越其“工具”位置,凌驾于价值理性之上,引发了最终的环境悲剧。

  对于大自然,对于一切复杂的社会事物,政府职能部门必须放弃工具理性的过度扩张,回归到“任何社会事务管理都是服务于人与环境的根本福利”这一价值理性的基础上。否则,风沙将做出最直接的惩罚。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