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争夺将促成新冷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4日 10:52 经济参考报 | |||||||||
摘自4月17日德国《明镜》周刊 世界政治的坐标不总是靠炸弹和刺刀、因战胜或投降而变动。这种构造变化有时会以不起眼的方式开始。 譬如,半个世纪前,美国人把电脑技术专利廉价转让给日本人。当时美国人想,这
又譬如,1978年,中国对市场经济作初步试验,现在作为经济强国进军美国和欧洲。 又譬如现在,“新冷战”时代来临,对能源需求越来越大的各国为分配储量越来越少的能源而争斗。 如何划定这个时代的开端不得而知,也许是2005年5月人们在巴库为世界造价最高的输油输气管举行落成典礼那天。管道始于阿塞拜疆,经格鲁吉亚抵土耳其杰伊汉港。那是华盛顿促成的工程,据说将遏制伊朗和俄罗斯的影响力。 伊朗以石油要挟西方。俄罗斯利用天然气向邻国施压。委内瑞拉以不让美国获取资源作筹码。“基地”组织最近首次试图炸毁沙特阿拉伯的石油设施。 高盛公司专家与来自华盛顿、伦敦和新加坡的国际政治顾问报告说,国际恐怖主义是世界经济面临的第二大威胁,更大危害是原材料紧缺和与之息息相关的高油价。 在这个冰冷的时代,超级大国渐感紧张: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是石油企业代言人,长期鼓吹无限制使用化石燃料,但在今年《国情咨文》中,他称美国“使用石油成瘾”,开出了一份有助于摆脱对这种黑色毒品依赖的戒毒药方。 欧洲人不甘落后:欧洲联盟委员贝妮塔·费雷罗—瓦尔德纳宣布,正推动“能源安全课题成为外交政策中心”。 “冷战”在世界一些地区冻结历史,失败者是欠发达国家:大国自私地把它们当成了训练场以及廉价能源的供应者。 “冷战”过后是“野蛮和平”阶段。那个过渡期内,人们发现,移植美国民主模式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世界和平的威胁并未消散,只是转移了位置。 伊拉克战争首先是一场石油之战。多数美国人时下反对伊拉克战争。第二场军事冒险,如针对伊朗,可能不会出现,因为汽油价格最近48个月内50%的涨幅比伊朗更令美国人忧虑。 改善生活条件才能使人们摆脱极端主义诱骗,途径是摒弃保护主义和融入全球贸易,首要之处是个人获得发展机遇。这种变革只有通过消费品生产、运输和公平分配才能实现。前提是人们可不受干扰地获取资源,从化石燃料、铀到可再生能源。 因此,所有重要国家现在都优先考虑能源安全,试图撑开一张穿越沙漠、草原和取道海底的输油管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