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胡润2006中国内地慈善榜 > 正文
 

慈善的额外代价是社会风尚的一面境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4日 10:41 经济参考报

  在胡润“2006中国慈善家排行榜”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以2.33亿元位列第五,成为中国最慷慨的慈善家之一。然而,这位慈善家最近却碰到了麻烦:吉利决定资助1000名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完成大学学业。掏钱不难,难的是还得再花200万元找到1000位名实相符的受助人。因为他们上过当:“穷孩子”摇身一变,原来是当地领导之子。

  笔者曾经看过一个报道,大概的内容是讲“中国企业家不慈善”。依据是,中国青
少年发展基金会的统计显示,目前在我国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的1000万家企业中,仅有10万家曾经为慈善事业捐过款物,另外99%的企业则从未有过慈善捐助记录。于是,有媒体评论“中国企业家不懂散财之道”、“富不外露”甚至“为富不仁”,板子果真全能打在企业家身上吗?

  一个老百姓,特别是在政府机关工作的

公务员,时常会碰上灾区、扶危救困等各种各样的捐资活动。然而,与老百姓的捐助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教育捐款、扶贫资金、救灾捐款被挪用的现实。我们的慈善捐款会不会被贪污挪用?是不是也被盖了办公楼、买了小汽车或者被支付了吃喝账?我们的捐款哪里去了?这常常是老百姓想知道却最终无从得知的事情。更为可笑的是,有些政府部门甚至把捐款流向当成一项绝密来保护。捐款这笔糊涂账一天不算清,中国的慈善事业就很难发展起来。

  “慈善”的额外代价是社会风尚的一面境子,从这面镜子,我们可以看到“诚信”资源是何等的稀缺。而这种诚信的沦丧,恰恰是政府对“慈善”大包大揽的结果。现实中,哪里有了自然灾害,往往是单位一封倡议书,领导捐多少,接下来职工又该捐多少,大家心里都有本账,不仅没有丝毫愉悦,甚至还颇有怨言。到最后,电视台拍一下,报纸报一下,就算完事。所有的捐款捐物,谁也不知道到哪儿去了。

  有人说美国是“慈善家的乐土”。其愿意捐赠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相信接受捐款的慈善机构会把他们的钱真正用于他们所关注的事业上。在美国,慈善组织的行为虽然受政府部门监督,但政府却不得干扰这些组织的管理方式、人员编制和财务运作。独立于政府之外,这是一条基本原则。正是这一独立性原则赋予慈善组织自由和权利,以及他们所应承担的责任。

  彭兴庭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