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能根治沙尘暴 也要努力为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3日 10:47 经济观察报 | |||||||||
2001年与2002年的春天,沙尘暴屡袭中国,数次横扫长江以北所有地区。尘暴来时,天空昏暗,机场关闭,交通阻塞。面对那滚滚而下的黑色幕布,我们将布条塞进窗缝防止沙尘,却无法防御来自内心的巨大震撼。 然而我们很快淡忘了它们,就像水分在到达植物的根部之前,迅速被高温蒸发。我们不愿承认我们的21世纪是在沙尘暴中开始的。我们中的很多人更是拒绝承认他们在这次灾
到了2003年春天,沙尘天气有所减少,降雨重新充沛起来。在中央政府的补贴帮助下,西北一些连绵的荒山重新长出了希望的植被。乐观主义者说,你们看,科学和技术必将治愈我们给自然带来的种种创伤,请不要再提那些不愉快的经历,请不要哗众取宠。 但是,自2006年2月以来,我国北方再次屡现大范围强沙尘暴,房屋被毁,人员伤亡,新型列车的双层钢化玻璃窗居然也被风沙全部击碎。这似乎说明我国进入了新一轮沙尘天气频发期。这说明,前两年的成功,只是自然的馈赠,但自然随时都会把它的礼物收回去。 有关方面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一种说法是,今年境外沙尘源的影响严重些,因此,在我国不可能根治沙尘天气。另有一说,古时即有“天雨土”、“天雨灰”,今春干旱少雨,自然风吹尘起,不足为怪。 其实早在2002年,中国的气象官员就表示,沙尘暴有三分之二起源于蒙古国境内,不足三分之一起源于中国。这是对当时国际社会“沙尘暴起源于中国”一说的回应。这是事实。蒙古和哈萨克斯坦荒漠的沙尘暴,经中国北部广大地区,再通过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可一直传送到北美洲。但有关研究也表明,在多数情况下,沙尘暴起源的界限不会泾渭分明。当沙尘暴自境外发生并进入中国时,境内源区则成为加强源区,一路之上,因地形地貌、气温气候、植被等原因,沙尘暴的范围、规模和强度往往持续增大。 所以,即便对境外沙尘源区的治理无能为力,即便古时即有“天雨土”,我们也应抱着“坚决根治”的态度加强对境内沙尘源区的治理。我们也一直在为此努力。现在的问题是,我国每年投入巨额资金治沙,但仍然沙进人退,我们对于沙化土地的治理是否科学?我们实施的三道防风建设工程以及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其效应究竟该如何评估?沙尘暴固然与暖干气候有关,但西北、华北干旱地区的传统农业发展迅猛,土地资源超载的局面如何缓解?在沙尘起源地带,庞大的矿业社会正在榨取着脆弱的边际土地,怎么办? 沙尘暴并非不可治理。美国1930年代的灾难性沙尘暴,与大萧条一样,至今令美国人记忆犹新。当时,油罐车和输油管都被挪用来向西部运水。后来,美国建立了3000公里的防护带,栽种了2亿多棵树,发展了深井灌溉农业,在干旱地区培育起新的文化与社会体系——尽管存在种种争议,却终于免遭沙尘暴之苦。国际社会在治沙中的经验与教训,有待我们认真借鉴。 人类的力量当然不是可以无远弗届的。我们不是“人定胜天”论者,但我们像反对盲目乐观一样反对盲目悲观。同时我们认为,不能继续任由某些地方政府争说“我们这里就是起沙源”而争项目、要资金,而是应该使生态治理进入公共讨论的领域,要求官员与专家面对公众的审查来证明自己的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