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基金凯雷集团阻击战:一场并购引发反思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1日 10:23 中国新闻网 | |||||||||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对外资并购进行限制,无助于减少国企脱困的难度 那些雄心勃勃的外资巨头们似乎在中国碰到了一堵无形的墙,几宗对国有企业大型并购的“意外”搁浅,令他们非常被动。“本来已经打扫好了屋子,准备请客,但很快却又
而在国内,产业界和学术界正在就一项已经实施数年的“过度开放”战略进行反思,中国的政府部门也被深深地卷入其中,他们改变了以往相对宽松的态度,对事关国内重要行业和龙头企业的收购案的审批变得谨小慎微。 据本刊了解,国家发改委已就此准备出台相关文件,予以“拨乱反正”,但那些因受困而急于被外资并购的企业究竟何去何从仍是一个待解之题。 并购搁浅 最近撞在“墙”上的是国际投资基金凯雷集团,他们准备用近30亿元人民币,与国内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后简称徐工集团)进行交易,控股后者旗下的徐州工程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0425.SZ)。 按双方协议,凯雷将以85%的份额控股徐州工程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徐工机械),这将是外国私募基金在中国进行的最大一起收购,也是迄今中国向外资转让的最大规模的国有股权。最初,业内外一度把这起并购案看作是中国国企改革的新标杆。 但现在看来,这个并购可能成为另一个意义上的“标杆”。尽管交易双方已经在去年10月底签署协议,但至今这些协议没有在政府层面得到最终批准。 “合作有些生不逢时,去年下半年,关于外资过度并购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的声音就很多,今年年初,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又提出要检讨在装备制造业方面的外资并购。”徐州市经贸委的一位人士对本刊说。 据本刊了解,今年3月16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一位高层携课题组与发改委工业司商讨如何规范外资并购。其间,该高层痛陈国内装备制造业几近沦陷,大量核心企业被外资控股收购,硕果仅存的一些企业也有朝不保夕之虞。 之后,针对这起并购,国家发改委已要求凯雷追加有关并购项目的“情况说明”,对收购动机、项目规范、制度安排做出解释,发改委还派调研组对并购详情及预期进行调查。 商务部也对凯雷集团提出要求 提供“反垄断报告”,用以证明他们在收购中国最大的机械制造商后并不会带来市场“垄断”,这种“垄断”是以妨碍市场竞争为标准的。 徐工集团的财务顾问摩根大通证券(亚太)有限公司并购部(下称摩根大通)的人士对本刊称,此次并购非但不会带来垄断,还将有效地保存徐工的品牌。 这位人士介绍,徐州市政府主导了这次并购,甚至在最初的谈判是由徐州市长牵头的。当时的初衷是,改制后,徐工机械可以甩掉包袱,利用凯雷的资金、资源和经验,改造徐工机械,实现国际化。当时的前提是,不失掉徐工的品牌,不一卖了之。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