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 从粗到精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初显活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1日 07:56 中国质量新闻网 | |||||||||
“十五”以来,在市场需求拉动和政府宏观政策的积极引导下,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无论是在总量和速度的增长、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基地建设、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推广应用,还是在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及科技水平的提高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农产品加工业总量快速增长,运行态势良好。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公布的数据,2004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到45227亿元,其中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营业收入37557亿元,占83%,比上年增长16%。目前,全国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44.8万个,其中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7.1万多家,占全部农产品加工企业的16.2%。农产品加工业从业人数达2839万人,占全部制造业从业人员的33.8%。目前,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也是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二是在繁荣地方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农产品加工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逐步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并在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已经超过汽车工业,成为该省最大的支柱产业;广西壮族自治区,2004年全区各类农产品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380亿元,直接带动农户132万户,当年新吸纳劳动力2.5万人,每年农村劳动力从中获得的劳务收入14亿元以上。同时,许多骨千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了加工原料基地,积极探索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公司+村委会+农户”等多种形式,增加了农民收入;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过多种合作形式促进利益机制的形成,全区农牧民年人均由此获得了820元的纯收入,占其纯收入的31.5%。 三是产业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逐步实现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的转变。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逐步调整,突破了产品品种单一、质最低劣的格局。在农产品加工业结构中,食品工业比重上升,2004年食品工业占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的比重接近40%,居农产品加工业的第一位。随着农产品直接消费需求的下降,加工制品的比重上升,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品结构开始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方便食品、快餐食品、休闲食品、营养保健食品等发展迅速,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或二次以上加工的比例达到30%以上,逐步实现了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的转变。 四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有所扩大,实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国内已涌现了一批起点高、成长快、规模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中坚力量。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的20%以上是由固定资产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创造的。 五是农产品加工向产区和大城市郊区集中,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根据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围绕本地优势产品、特色农产品和市场需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和加工区,如内蒙古的乳品加工,河南、河北的小麦和肉类加工,吉林的玉米和肉牛加工,湖南的水稻加工,江苏、福建的茶叶加工,新疆的葡萄和番茄加工、京津和上海等大城市郊区的畜禽、果蔬、乳品的精深加工等。农业部在确立13种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九大产业带和以大城市郊区为依托的加工区,使农产品加工向产区和大城市郊区集中,初步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集群,使规模优势、区域优势和市场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作者:王 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