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结构突围:柳州发展重头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0日 09:14 中国经济时报

  ■“十一五”开局看柳州系列报道之二■本报记者李银雁卢清建

  是什么导致柳州的发展后劲不足?柳州市委书记蒋济雄一语中的:“目前,柳州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是一种典型的‘畸形经济’。出路仍然是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使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适应市场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法则。”

  “四高四低”难以支撑长远发展

  原广西机械厅厅长、现任柳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决策咨询主任董世忠认为,当前柳州市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工业占主导地位,并且以重化工产业为主。占监测企业77%的钢铁、汽车、机械三大支柱产业和20个占全市工业产值77%的大企业支撑着柳州的经济发展,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79%,非公有制经济占21%,而轻纺业、高新技术产业、民营经济、园区经济发展不充分。如:轻工业仅占监测企业的11%,第三产业不能满足第一、二产业的发展要求。

  蒋济雄把柳州的经济特点概括为“四高四低”,即:重工业比重高,轻工业比重低;国有经济比重高,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低;第二产业比重高,第三产业比重低;城市经济比重高,农村经济比重低。“柳州的经济结构就是一种‘畸形经济’。”

  董世忠的看法是,这种“四高四低”的结构在带动柳州未来经济发展中,在五年之后将达到顶峰。柳州市三大支柱产业和八个主导产业,到2010年预计产值仅为1200-1500亿元,柳州经济将会因为没有后续产业支撑而停滞。这种经济结构弊端将显现出:经济总量难以上升,人员就业不充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慢,甚至威胁到小康目标的实现。如: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规模以上企业在册人员减少14008人。目前柳州市许多困难户是因为失业而引起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加剧,这说明,目前的产业结构存在着诸多问题。

  经济发展的优劣主要决定于结构的合理与否和改革的顺利推进。现代系统理论原理已经证明,结构决定功能。一个系统功能要强大,决定于系统结构的优化。而城市是一个开放的经济大系统,要达到经济总量增加、就业人员增多、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目的,就要看这个城市的经济和产业结构是否合理。

  蒋济雄表示,“十一五”时期,柳州将对经济和产业结构进行大调整,改变过去结构不合理的状态,为柳州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跳出“重

化工”谋求新发展

  什么样的产业结构才合理?董世忠认为,凡是发展较快、经济总量大、就业人员充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高的城市,都有明显或相类似的结构特点:一是有在国内具竞争优势,占本地区经济比重大的支柱产业;二是有附加值高、竞争力强、市场容量大的高新技术支柱产业;三是民营经济比重较大,有相当多的城市民营经济占到经济总量的50%以上;四是园区经济;五是第三产业中为第二产业服务的咨询和物流业,为第一产业服务、有规模的农产品交易市场活跃,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并促进其大规模发展。对照这些特点,柳州除了“重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发展良好外,其他产业发展均不充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柳州“十一五”时期产业结构调整重点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继续扶持三大支柱产业发展,支撑其增长。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开发新产品,推进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延伸产业链,提升汽车、机械、冶金三大产业集群。二是改造提升五大传统产业。对化工业、制糖业、造纸业、建材业、日化业等传统产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以及新材料改造传统产品,在精细加工、延伸开发、更新换代和提高附加值方面下功夫,提升产品质量档次,扩大产业规模。三是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开发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加快高新技术与资源开发性产业的有机结合,培育一批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高新技术产品,实现新材料、生物医药、机电仪一体化、电子信息业、新
能源
与环保业等新兴产业发展的新突破。

  蒋济雄表示,柳州市除调整产业结构之外,经济结构将重点向非公有制经济、园区经济、物流业等方面发展,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园区经济和以物流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突破性发展。“以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突破口,柳州‘十一五’时期将打一场硬仗。”

  目前,柳州市正处于重大机遇转折期,内部压力和外部压力都很大。面临国际国内两种市场竞争格局,柳州经济增长方式有待转变。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蒋济雄说:“对以工业为主导的柳州来说,这是一道‘坎’,迈过了这道‘坎’,柳州经济前景美好;反之,如果迈不过这道‘坎’,柳州经济发展前景将不容乐观。”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