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艾娃:在中国怎么扔垃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9日 09:14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陈宏伟实习生李鹏

  来自德国柏林的艾娃是国家环保总局下属“中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资料研究中心”的外籍工作人员。她已经在北京生活和工作六年,一直从事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

  在中国“不会扔垃圾”

  我们的谈话从艾娃的日常生活聊起,大家共同关注的是垃圾的分类处理。艾娃说,柏林市民扔垃圾的习惯是,先在家里将垃圾分好类,然后投放到楼下公共的分类垃圾桶,再由垃圾回收公司运走。指导市民垃圾分类工作的不是政府和社区,而是垃圾回收公司,回收公司时不时会在市民的信箱里投放一些印有垃圾回收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小册子。为了照顾当地数量相对较多的外籍人口如土耳其人,有关方面还专门编印了土耳其文的垃圾分类手册。有毒及有害垃圾的处理则更加慎重。艾娃介绍,在德国,人们有旧冰箱需要废弃时,必须主动请回收公司上门运走,为此需要支付数十欧元的费用。

  艾娃笑着说,她在中国有点不太会扔垃圾了。生活垃圾即使在家里分好类,到公共的分类垃圾桶边也不知道往哪个桶里扔,事实上也很少有人按分类扔垃圾。所以,她通常只是将废旧报纸、杂志以及可以退回商店的玻璃瓶分出来,其他垃圾处理得就比较随便了。回收电子垃圾的网点太少,像废旧电池就不知道怎么处理。“在德国,只要是卖新电池的商店,都有回收旧电池的义务”。

  汽车大国的无车族

  关于汽车,艾娃有一段遥远的回忆:1950年代,她父亲买了家里的第一辆汽车,是大众公司的经济型车。后来,艾娃的父亲又先后换了四五辆车,“排量一辆比一辆大”。但现在情况不同了,艾娃说,德国人买车基本倾向于

小排量汽车。在绝大多数德国人眼里,汽车只是一个交通工具,不会为了炫耀而购买豪华汽车。她觉得,在汽车问题上,中国人的看法和1950年代的德国人有点相似。

  无论在北京,还是在柏林,艾娃都没有自己的汽车。自行车是她在北京的主要交通工具,“偶尔也搭

出租车”。即使有一天回到柏林生活和工作,艾娃也不打算买车,因为柏林的
公共交通
发达,市民出行非常方便。相反,如果自己买车,尽管购置费用不算多么沉重的负担(一辆普通家用小轿车售价约在15000欧元左右,而人们每月的平均收入大概是2000欧元),但使用成本却相当高,而且停车不方便。

  艾娃眼中的北京环保

  当艾娃1980年代来到北京的时候,“环保”还主要是学者们案头的研究课题。而今天,艾娃已经感觉到自己的职业在北京正受到普通人的尊敬。

  “在提高市民环保意识的问题上,政府也许可以做得更多。”艾娃说,“比如在德国超市买东西,只有顾客主动要求,店方才提供塑料袋,而且顾客要为此付大概10欧分。如果像中国超市里这样随便提供塑料袋,德国人可能也不会介意过多使用。因此,关键还在于政策引导或调节。”

  相对北京而言,艾娃说柏林的环境要好一些。她觉得这和两个城市的发展状态有关系,“柏林在1920年代就发展成型了,这么多年来没怎么变化过。北京却不一样,每年、每个月甚至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似乎永远没有尽头。”。

  艾娃是以一篇有关北京水资源的论文而获得博士学位的,所以她尤其关心北京的水资源问题。

  她觉得,水资源缺乏和水污染问题更值得中国重视,“松花江的水污染事件让人们一下子关注起水安全问题。北京的地下水位连年下降,而且有些地下水也已经被污染,如果对此不加以足够重视,将来必然会面临更严重的问题。”

  艾娃对节约水资源的措施建议是提高水价。她说,“柏林1970年代时,人均每日用水145升,而现在因为水价上涨很多,人均每日用水为120升。”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