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国际投行为何质疑建行年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9日 09:14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姜业庆

  建行终于发话了。4月18日,对于前些日子一些国际投行对其年报的质疑,建行逐一给予了解释。

  对于上市不久的建设银行(0939 HK)来说,2006年4月7日无异于是一个黑色星期
五。

  这一天,针对建行4月6日发布的2005年度业绩报告,花旗、美林和高盛3家国际投资银行的研究报告均称其“透明度欠佳”,还质疑建行年报,“13亿汇兑亏损从何来”。这些国际投行唱空建行,背后有什么目的吗?建行的年报到底该不该受到质疑?我们该如何看待?

  建行股价应声下跌3.5%

  4月7日,花旗、美林和高盛3家国际投行分析师对建行的财务披露提出疑问,焦点集中在两个问题:一是认为建行2005年有效税率降至约29%的原因不明;二是认为近13亿元的汇兑损失来源不清,疑为存在未经披露的外汇交易损失。顿时,建行股价下跌3.5%。

  建行年报称,2005年,净利润小幅下降的原因是其重组相关的税收优惠于去年6月30日期满,导致去年的所得税有所上升。花旗称,自己通过计算发现,建行去年下半年的实际税率只有20.6%,远低于国家法定的33%,由此推测建行应该还享有国家的某些税收优惠。到底是什么优惠?优惠到何时终止?建行的业绩报告和管理层没有做出解释。

  建行还披露说,他们去年出现13.06亿元人民币的汇兑净亏损,而2005年上半年实现汇兑净盈利5.8亿元,这意味着去年下半年的汇兑净亏损高达18.86亿元。对于这笔巨额损失,建行称:主要原因是

人民币升值导致其美元资产受损,“本行已通过购买外汇衍生金融工具规避了大部分美元资产的
汇率
风险,从而大幅减低了本年度发生的汇兑损失”。

  花旗认为,这又是一个迷惑之处。他们的报告推测说,既然建行上市前已和汇金公司签订合约,对冲225亿美元国家注资的汇率风险,那么这笔汇兑亏损应该不是来自资本金,而是银行日常运营形成的亏损,但建行对此并没有详细解释。

  专业角度看应不存疑问

  建行方面有无说法?4月16日,建行新闻发言人席德炎表示,建行作为上市公司、公众银行,一直严格遵循香港联交所和国内监管当局的信息披露规定。

  4月18日,建行18日发布的“建行业绩已逾预期,信息披露当属透明”消息中,也有对于国际投行质疑做出了相关回应。

  针对国际投行提到的有效税率及汇兑损失来源等两个具体问题,席德炎指出,“在建行4月7日公布的业绩公告中已做详尽披露,全球投资者和专业分析人士尽可查询。”

  关于所得税问题,建行公告显示:“税务管理部门调高了本行2005年计税工资的税前扣除总额,因不可作纳税抵扣的员工成本支出而产生的所得税费用相应由2004年度的人民币39.06亿元降为本年度的人民币4.03亿元。”关于汇兑损失,公告指出:“2005年,本行外汇交易净损失的形成主要是受人民币升值因素影响,本行美元资产因汇率下跌而产生汇兑损失。本行已通过购买外汇衍生金融工具规避了大部分美元资产的汇率风险,从而大幅减低了本年度发生的汇兑损失。”

  记者也注意到,雷曼兄弟公司分析师TracyYu小姐此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建行信息披露符合业内惯例”。对市场关注的建行所得税和汇兑损失问题,该分析师表示建行已作清晰说明,“从专业角度看应不存疑问”。

  据悉,建行已自4月7日始,由董事长郭树清先生和行长常振明先生分别带队,赴香港、新加坡、日本、英国、美国等地,对部分重要的国际投资者进行一对一业绩路演。据席德炎先生介绍,路演系按香港上市公司的惯例进行,将持续近两周时间。截至目前路演仍在进行之中,来自路演反馈的信息表明一切正常。

  意在打压中行工行

  “实际上,定价是一个游戏规则。”4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刘煜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指出,说到一般的规则,银行业的市盈率不是绝对的,在国际上,谁有主导权,谁就有定价权。

  刘煜辉还称,对于中国这类转轨国家而言,国际投行都有自己的心理定价,究竟值多少钱,他们心里有自己的一笔账。

  而建行2005年年报则显示了可观的股东回报(股本回报率近18%),资产质量继续向好,业务增长亦势头强劲,经营业绩超过其招股说明书预测,也超过市场平均预期水平。

  “于是对建行业绩披露质量的质疑就成为炒作热点”,刘煜辉分析。

  “这是其一,其二,重要的是配合这些国际投行以后的战略”,刘煜辉认为,“建行上市后在某些方面的表现,这些国际投行并不认账。因为就市盈率而言,目前建行高于汇丰,这样,在以后的时段内,中行、工行的定价预期对于这些国际投行不利;但是,国际投行又不愿丢掉中行、工行的潜在价值,因而不排除国际投行有意打压的因素”。

  记者注意到,也有海内外媒体对国际投行的质疑予以激烈反驳,认为“唱空建行”者“小题大做,别有用心”。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金融中心主任张海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对于国际投行的质疑,不排除情绪方面的因素影响。”张海渔分析,去年,“张恩照事件”后不久,新上任的郭树清在上市前的关键时期果断地取消了花旗的承销商资格,与美国银行签订了战略投资者入股协议,并选择了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和

摩根士丹利作为主承销商。

  记者还注意到,另一巨头高盛,原来在中行和工行的两大承销争夺战中一直领先,甚至有消息传出中行已经选定高盛担当其主承销商,却不料在经过内部评审后,中行最终决定由中银国际、高盛与瑞士银行三家共同担任IPO主承销商;而在工行IPO承销竞争中,高盛最初不惜本钱以38亿美元入股,却不料落得出局的下场。同样,以7.5亿美元参股中行的美林,也曾失手于中行承销战。

  理性心态看待质疑

  “作为一家公众公司,任何投资人都可以对其公开披露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在众多的被采访对象当中,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是为数不多的“持平常心态”的人。“不过,观点还是要自圆其说,否则就带有恶意的成分”。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首先对这件事情也不愿意做过多的评价,但是谈到一般的层面,陶冬认为,作为一家公众上市公司而言,分析员有权利对其公开信息做出分析。

  建行自去年10月在香港上市后,一直为投资者和媒体热点关注,今年上市后的首份成绩单更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之一。

  有香港投行人士透露,在4月7日建行召集的投行分析员会议上,只有6名分析员得到提问的机会,“让市场觉得沟通远不够充分”。

  在张海渔看来,“这对于国有特大型企业来讲,是一个更严格的考验”,“到海外上市,就必须遵循国际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张海渔谈到,比如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对公众的质疑要作合情合理的解释等。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把一些相关问题解释清楚,不但能打消投资者的疑虑,也能够促使自己改善管理,提升竞争力。”张海渔说。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