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草原生态与环境建设不能是“圈地运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9日 02:57 中华工商时报

  记者在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赛汗塔拉镇采访时,那里的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今年春天,沙尘暴会不会少点、小点”?当地农林局的赵女士告诉记者,“赛汗塔拉”是蒙古语“好草原”的意思,十多年前,这里的草原还很美,但由于近年来,沙尘暴的肆虐横行,这里已经很难看到真正意义上的“好草原”了。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宗礼介绍,近年来,草原生态系统由
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草原退化、沙化和盐碱化为主的生态与环境恶化现象更趋严重,原本十分脆弱的草原生态系统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全国90%以上的草地已经有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原沙化也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在急剧扩张。由于破坏草原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草原生态与环境继续向退化、沙化和盐碱化方向发展,由此而引发的生态灾害已波及全国乃至东北亚地区,草原生态与环境的现状不容乐观。

  王宗礼指出,认识草原生态与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对于我们保护草原的生态和环境,使其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良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草地植被平凡地覆盖着恶劣环境下的贫瘠土地,一方面维系着对人类至关重要的生态平衡,另一方面也承担着生产人类需要的动物性产品的繁重任务。草原和森林一样重要,人们习惯上将森林比做地球的“肺”,湿地比做地球的“肾”,那么草原至少是地球的“胃”(消化和吸收功能)。地球如果没有草原,空中将天天黄沙蔽日,人类将如何生存呢?但现实是,如同漠视空气的价值一样,人类漠视广袤的草原对人类的重要性。我们对草原的巨大生态作用还要漠视多久呢?难道一直漠视到草原生态系统被破坏到了人类无法生存的程度,我们才对草原生态与环境给予关注吗?

  王宗礼强调,草原急需建设,但更需要保护。草原生态与环境保护与建设必须以生态效益为主。如果大规模在草原上开展新一轮建设必将造成新的生态与环境破坏,有违生态与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初衷,结果将是更加严重地破坏了生态与环境,而不是保护了生态与环境。

  放弃眼前利益、从长远目标着想,抛弃牺牲草原生态与环境,提高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观念,走花钱买生态的路,是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半个多世纪以来,草原牧区和农牧交错区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以满负荷和超负荷地开发利用草原及水土资源,以损坏生态与环境,突破水、土、生物资源的循环再生机制为代价取得的。在很大程度上走了一条:当前致富、“饮鸩止渴”、资源锐减、生态与环境恶化、灾害频发、牧民贫困化的路子。从

科学发展观出发,以可持续理论为指导,国家启动了“退牧还草工程”,这是真正的以保护草原、恢复生态与环境为目标的规划。不足之处是与“退耕还林”的补贴有较大的差距,致使人们盲目地在草原地区“退牧造林”,以得到更多的补贴。

  王宗礼建议,首先,我国的草原已经到了需要全面保护的时候了。我们已经为被动的应急、修补、抗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哪里不起沙尘、哪里不成裸地、哪里就不需要保护和建设的思想观念应急需转变过来。

  其次,针对我国草原生态与环境现状,分清主次,有的放矢,科学合理地制定规划和政策。保护现有优良草地是生态与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要点,也是许多规划都容易忽视的“冷点”。所以,应该因地制宜,划区制定规划和政策,避免搞一刀切的运动式“工程”。不应将严重退化、沙化区域的农牧民大举迁入不堪重负的优质草原区;不应盲目地进行农业、林业、工业等开发活动,加重优质草原区的负荷;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生态建设路子。

  第三,草原区域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也决不是草原牧区自己的问题。草原区域的干旱趋势,与华北平原大量开采消耗水资源也有很大的关系。华北以及其他草原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受益地区,也有责任承担草原生态与环境恢复的义务,开展多区域的合作。“北畜南调”、“南秸北运”都是区域间双赢合作的好主张,既解决了中原地区秸秆焚烧污染环境的问题,又可缓解牧区饲草短缺、固沙用草紧张的矛盾。

  多层次的合作主要表现在以国家为主、集体和个人为辅的合作形式上,国家已经有了一些优惠的政策,鼓励集体和个人参与生态与环境

建设工程。但需要指出的是,草原生态与环境问题是一个极其宏观、系统的问题,应该由政府统一规划。如何保护、如何建设治理都应该有协调的统一部署,而不应该是一哄而上的“圈地运动”。(19G7)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