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农民对农资有“三怕”—— 四川省什邡市农村调查见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8日 07:40 中国质量新闻网

  编者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十一五”期间的重要任务,提出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在这样一个“重要”、“首要”的任务面前,质量工作应如何发挥有效作用,为新农村建设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呢?我们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要从了解当前农民对农资产品的看法和对质量工作的需求入手。源于这样的初衷,在今年春耕前后,本报记者分别深入四川、湖南、山西、陕西等地农村,走村串户,实地感受农民质量意识的变化,农村消费者的质量忧虑,假冒伪劣坑农害农的新动向等。这一组稿件将在这个专栏中陆续与读者见面。

  些来自农村的真实声音传递出一个信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中,质量工作不仅可以有所作为,而且应该大有所为。

  4月6日,记者到达位于四川盆地的四川省什邡市时,已经是“人约黄昏后”了。4月的四川盆地,人勤春早。汽车在宽阔的乡间马路上疾驰而过,车窗外,空旷的天空下,是一望无际的油菜和小麦。油菜花期已过,饱满脆实的菜籽荚,密密匝匝,剩下几朵零星的黄花,在空中飘荡。麦子已经抽穗了,微风拂过,满眼是丛生不已的青翠。

  触摸什邡,首先感到的是,这里有着众多的化肥企业,那么,什邡的农资消费市场到底如何呢?

  记者的采访从农民开始。

  一怕假的

  4月7日,太阳出奇得好。记者赶往什邡市元石镇花桥村四组时,没想到家家都是“铁将军把门”。找不到人,记者只好去田里。

  村民们都在田里干活。在一片开阔的烟田里,记者见到了正在给烟苗施肥的杨平均和他的妻子。田多地多,夫妻俩天没亮就起床了。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谈到家家必需的化肥农药,杨平均一下子拉开了话匣子。

  “买过假肥吗?”记者坐在田埂上,看他一瓢一瓢地往烟苗上浇着粪水。

  “咋没买过呢。” 杨平均回忆说,那年从邻村买了几袋复合肥,施肥后,禾苗老不见长,到后来“远看一片青,近看伤脑筋”,水稻发生“僵苗”现象,减了产。

  打那以后,杨平均就不去那里买肥了。杨平均的妻子说,在元石镇乃至什邡的其他许多村镇,经销化肥的多着呢。贩粮的卖化肥,开小卖部的卖化肥,游商游贩也卖化肥,有不少是本乡本土的熟人,打个电话,直接将货送到农户手上,“村里就有生产化肥的小厂,我们不敢买。除了农家肥外,现在家里用的是绵竹生产的复合肥。”

  农民们平时用得比较多的是复合肥、磷肥,其次是尿素和碳铵。买化肥时,主要靠自身使用经验和经销商的推荐,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农民一般都会选择购买价格比较便宜的化肥农药,至于质量怎么样,光凭肉眼是看不出来的。

  “农民最恨假化肥假农药。”从广汉来什邡走亲戚的张贤发听说记者要采访农资问题,猛吸了几口烟,幽幽地说,“晴天一顶帽,雨天一身泥,农民种田辛苦着呢!碰上假肥假药假种子,一年的收入就没有了”。

  人养地,地养人,用肥用药莫粗心。张贤发说,化肥是庄稼的粮食,农药是庄稼的保护。化肥农药好不好,就看商家有没有良心了。

  二怕虚的

  周若义大爷快70岁了,他的家在什邡市方亭镇不远处的乡下。6间大瓦房,青砖砌墙,灰瓦铺顶,外边用夯实的墙围成小院,院子里种着桃树和枇杷,翠冠如盖。

  记者见到他时,老人蹬着三轮,刚从镇上买饲料回来,一双解放鞋上都是泥。老人告诉记者,平时他都是去供销社买化肥、农药,很怕买到假的。还有,他不满意的是农资价格。老人举例说,现在碳酸氢铵27元/50公斤,尿素78元/50公斤,一到春耕夏种时节,农资也进入了购销旺季,价格突突地往上蹿。每年“五一”一过,农民耳朵里听到的全是“涨价”二字。自己家仅化肥一项,每亩田(约0.07公顷)就要支出120元,加上农药,差不多要花上两三百元。

  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由于购买力有限,多数农民抱怨化肥价格偏高,涨幅大大超过了粮食价格提高的幅度。同时,由于价格的问题,低浓度化肥更受欢迎,主要原因就是低浓度化肥本身的价格低。结果,有效养分含量低的劣质肥,乘机钻了市场的空子。

  在马祖镇工农路附近的静安5社,记者遇见了扛着锄头,穿着胶靴的老陈。刚刚给庄稼施完肥的老陈,把装肥的蛇皮袋扔进路边的沟渠里。蛇皮袋猛吸了水,变得胀鼓鼓的,开始往外吐白扑扑的东西。

  老陈指着袋子说:“我用这个牌子的化肥5年了,主要是它信誉好,质量稳定。”

  “除了价格虚高外,虚假宣传、误导消费也让老百姓很头疼”,老陈告诉记者,“一些厂家在产品名称上玩花样,这些产品在外包装上标着常用复合肥料的名字,用化学元素符号标出的氮、磷、钾成分总含量很高,让农民误认为它们是作用更大的新型肥料。再就是本来是二元肥,硬说成是三元肥,本来含量7%,但包装标注20%,我们非常希望政府部门为农民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交易环境,保证农民既增产,也增收”。

  三怕看不懂的

  在皂角镇,一些村民反映说,在肥料市场上,有“复肥”、“复混肥”、“复合肥”、“混配肥料”、“混合肥料”等多种称呼,市场冒出的许多“新面孔”肥料,让农民无所适从。

  记者了解到,同其他农村一样,供销社、个体经营户和农技部门是农民购买化肥的3个主要地点。但是,当前多数农资生产者和经营者重生产销售,轻售后服务,农村技术服务欠缺,农民看不懂“新名词”。

  灵杰镇几位村民的谈话让记者感触尤深。宋大爷是种田的行家里手,他说,每当春耕生产时节,农民购买化肥大多是一看包装、品牌,二看颗粒,三看施放田里的溶解速度。而这些方法早已被造假者琢磨透了。厂家将包装袋印刷得很精美,颗粒制造得非常圆滑漂亮,但有效养分含量却很低。

  4月9日,记者结束了对什邡农村的采访,回到住地,已经很晚了。夜,渐渐地伸展开来,像一张黑色的大幕,严严实实地盖住了整个城市。记者的耳边,一直回响着老人的话,什么时候,农民能无忧无虑地购买到放心的农资产品,最大限度地消除后顾之忧呢!

作者:王惜纯/文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