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宏观调控不会下“猛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8日 05:13 深圳商报

  虽然一季度GDP增长高达10.2%,但权威官员透露

  宏观调控不会下“猛药”

  深圳报业集团驻京记者徐香梅

  【本报北京4月17日电】1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说,一季度大陆GDP增速达到10.2%。此语一出,引起多方关注。10.2%的增速是不是太高了?经济有没有过热?会不会出台紧缩性的经济政策?

  今天,记者采访了北京的一些官员和专家。一位来自高层的官员向记者透露:一季度GDP增长高达10.2%,属于平稳和高速的增长。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扩张太快,下一步我国宏观调控的政策将会在保持连续性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微调”。

  增长10.2%属于平稳的高增长

  据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分析,GDP增长10.2%并不意味着经济过快增长。2005年2季度GDP的增长速度也达到了10.1%,2005年全年GDP的增长速度是9.9%,因此,今年一季度10.2%的增长速度,只能说略高一些,并不像一些人担心的那样,当前经济过热了。

  开利财经的观察员也很看好GDP的高增长。他们认为,

中国经济正进入这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又一个高峰。

  

宏观调控政策将“微调”

  现在有许多专家猜测:下一步,政府有可能出台紧缩性政策,来控制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两个过快增长。

  知名经济学家张卓元分析认为,从长远看,10.2%的数据还是令人担忧的。他表示,最合适的GDP增长速度应该保持在9%以内,不要超过9%。他说,当前怕的不是速度大幅度掉下来,而是投资反弹、速度继续居高不下、粗放扩张等问题。他强调,“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不能放松。”

  而上述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权威官员也明确地告诉记者:“虽然GDP高达10.2%,但下一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不会明显趋紧,而是会保持连续性,只不过将会特别针对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明显问题,进行适当的微调。”

  新闻背景

  投资外贸拉着GDP快跑

  今年一季度GDP增速为10.2%,实现高增长。对此,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分析,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外贸和消费)来看,投资增长速度没有放缓,进出口增长没有出现大幅度的下降,所以,一季度的GDP增长就已经超过全年控制在8%的发展预期是不足为奇的。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外贸方面,一季度增幅保持在25.8%,比去年同期23.1%高出2.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前两个月增幅为26.6%,也比去年同期24.5%高出2.1个百分点。曾被寄予厚望的消费则是差强人意,前两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仅11.7%,同比下降了0.2个百分点。(上证)

  权威声音

  调控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

  声音来源:国务院常务会议时间:2006年4月14日内容: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会议认为,一季度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总体形势良好。同时指出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还比较突出,要引起高度重视。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供应量偏高,信贷投放偏快,对外贸易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会议强调,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切实抓好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二是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防止部分行业、地区投资过快增长。认真落实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各项措施,稳定住房价格,调整住房供给结构。三是控制货币信贷投放。采取综合措施,解决银行货币信贷过快增长问题,保持金融稳定运行。四是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对部分产能过剩行业进行调整和改造。五是推进对外贸易方式转变。六是加快推进各项改革。七是切实做好关系群众利益的工作。

  地方GDP增速不得层层加码

  声音来源:国家发改委相关《通知》时间:日前内容:针对各地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确定的经济增长速度目标普遍比中央《建议》提出的目标要求高1至2个百分点甚至更高的情况,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请各地区科学确定本地区“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速度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发展改革委要引导各地市州、县市科学合理地确定“十一五”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增长速度目标,省级“十一五”规划中的增长速度指标不得层层分解,避免层层加码。

  央行目前没有加息考虑

  声音来源:央行新闻发言人李超时间:2006年4月3日内容:4月3日,央行新闻发言人李超在“金融知识展上海巡展新闻通气会”上表示,利率是否调整,要根据经济运行的整体状况而定,央行目前还没有加息的考虑。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